在广东,由于受农户分散经营、地块零碎、地界不清、权证管理不善等原因影响,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等常常遭遇土地权属瓶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确定,成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和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迫切要求。
2013年,广东在河源市源城区、云安县、高要市、阳山县、蕉岭县等地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了不少经验。今年以来,广东又将试点范围扩展到了18个县(市、区)和6个镇(街),共覆盖5410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按照规划,全省将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再添利在千秋的一笔浓墨。
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4年10月,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农业厅联合举办的广东省农村土地确权专题培训班在广州举行。广东各地级以上市分管副市长,县委书记、县长,地级市农业局长、试点镇镇委书记均参加了这次集中“充电”。培训班上,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要求各地认清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复杂性和市县领导在这项工作中的重要责任,“要真正把农民的土地权利确权固化到农户,做实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同月,《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出台,从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具体流程等方面为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勾勒出清晰路线。
按照“2014年扩大试点,2015年全面铺开,2016年基本完成”的总体安排,《方案》明确提出了农地确权的五项基本原则,其中的首要原则便是“保持稳定,兼顾发展”。“这一轮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在时间快慢,关键是要彻底。确实权,颁铁证,不留后遗症。”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表示。
针对广东省农村土地权属情况复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甚相同的情况,《方案》明确各地要“确地为主,分类实施”。具体而言,就是在粤东西北广大农村和珠三角部分未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村(社区),要坚持确权确地到户。在珠三角核心区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村(社区),没有改变用途的耕地要尽可能确权确地到户;由集体统筹经营但已实际改变用途的耕地,可考虑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持股份比例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的其他方式进行确权到户。 回想几个月前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那一刻,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横河村村民仍然激动如初。“承包地有了‘身份证’,我们心里也踏实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与横河村一样,惠城区横沥镇周公堂村也是惠州市第一批尝到农地确权“香饽饽”的试点村庄。而与他们一道享受这份改革“红利”的,是广东已经领到农地确权证书的3.8万户农户。
在广东,由于受农户分散经营、地块零碎、地界不清、权证管理不善等原因影响,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等常常遭遇土地权属瓶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确定,成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和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迫切要求。
2013年,广东在河源市源城区、云安县、高要市、阳山县、蕉岭县等地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了不少经验。今年以来,广东又将试点范围扩展到了18个县(市、区)和6个镇(街),共覆盖5410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按照规划,全省将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再添利在千秋的一笔浓墨。
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4年10月,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农业厅联合举办的广东省农村土地确权专题培训班在广州举行。广东各地级以上市分管副市长,县委书记、县长,地级市农业局长、试点镇镇委书记均参加了这次集中“充电”。培训班上,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要求各地认清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复杂性和市县领导在这项工作中的重要责任,“要真正把农民的土地权利确权固化到农户,做实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同月,《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出台,从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具体流程等方面为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勾勒出清晰路线。
按照“2014年扩大试点,2015年全面铺开,2016年基本完成”的总体安排,《方案》明确提出了农地确权的五项基本原则,其中的首要原则便是“保持稳定,兼顾发展”。“这一轮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在时间快慢,关键是要彻底。确实权,颁铁证,不留后遗症。”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表示。
针对广东省农村土地权属情况复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甚相同的情况,《方案》明确各地要“确地为主,分类实施”。具体而言,就是在粤东西北广大农村和珠三角部分未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村(社区),要坚持确权确地到户。在珠三角核心区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村(社区),没有改变用途的耕地要尽可能确权确地到户;由集体统筹经营但已实际改变用途的耕地,可考虑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持股份比例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的其他方式进行确权到户。 为农业转型升级开路
农地确权,不仅要为农村社会发展放上一根保稳定、促和谐的“定海神针”,更要通过明晰物权为做大农村经济植入动力强劲的“政策引擎”。在广东,摸清农地家底,为农民承包土地颁发长期有效的“身份证”,一方面厘清了承包关系中的权益归属,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连片经营、合法流转和经营权抵押融资不再受制于权属瓶颈,唤醒了曾经沉睡的农地资源,疏通了农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和资金阻滞,下活了乡村发展“一盘棋”。
毛志强是秤架乡的砂糖橘种植大户,承包了50多亩土地。以往,他要和二十多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此次确权之后,他只要和村小组统一签订即可。当地官员告诉记者,借此次农地确权东风,秤架乡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土地以承包权整合置换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具体做法是:对于劳动力大部分外出的村小组,经村民同意,其承包土地由村小组统一回收,并以租赁或入股的方式进行集中流转,租金则按比例归原来承包经营者所有;对于劳动力大部分在家的村小组,则先进行土地置换,以农户原最大面积的承包地或种(养)殖收益较高的地块为基础,通过置换扩大连片,再进行确权,以解决各户承包地过于分散的问题。在杜菜村,为了鼓励农户置换土地连片经营,村里还成立了砂糖橘专业合作社,鼓励社员以降低生产成本、内部协商置换的方式实现土地整合。
在蕉岭县,通过农地确权盘活乡村资源的思路则起步更早、走得更远。自从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以来,蕉岭县97个行政村有82个村开展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面积约8.5万亩。截至目前,蕉岭县已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4238本。
2013年11月8日,广东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蕉岭县宣告成立。中心挂牌以来,蕉岭县依托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了涉及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林权等在内的11笔交易鉴证,总面积3000多亩。除此之外,该中心还促成了总金额30万元的农业经营主体产权抵押融资。一条“确权—流转—融资”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链条正在蕉岭大地伸展。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