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奠定了包产到户的农业大发展,使农民基本上脱贫了;30多年过去了,家庭制的承包到户的农业生产,已落后于形势发展,农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工商业,“三农”问题依然严重。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目 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超过承包地总面积的30%,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一些地方热衷搞行政和推动,片面追求流转速度和超大规模经营,一 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长时间大面积直接租赁农地,与农民争利,有的已经出现经营不善、引发社会矛盾,有的土地流转后进行非农建设,破坏耕地资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5月26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召开视频会议,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还提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
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央将严格把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关口,按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要求,规范和解决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防止“非粮化”、“非农化”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要坚决防止“非粮化”、“非农化”。
对于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专家表示要从两方面看待,工商企业租赁土地经营,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中 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认为,为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倾向,还要建立动态监管制度,有关部门要定期对租赁土地企业的农业经营能力、土地用 途和风险防范能力等开展监督检查,查验土地利用、合同履行等情况,及时查处纠正浪费农地资源、改变农地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要加强事后监管,建立风 险保障金制度,防止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防范承包农户因流入方违约或经营不善而遭受损失。
土地流转催生现代农业
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提高幅度小。表面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农业的经营规模偏小。
要想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土地流转是必经之路之一。
习 近平强调,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必须要求各地区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 定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特别要防止一些工 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等问题。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 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强调,大力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规范有序探索和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编辑:毕攀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