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留守儿童:有些心事总不愿说出口

2015-06-04 09:56:08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5月31日,河南洛阳,高新区辛店镇麦田内,一位农户家的小学生在地头写作业。黄政伟/CFP

“我只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在身边,陪我长大!”5月28日,记者来到四川省金堂县韩滩慈济小学,谈及“六一”儿童节心愿时,11岁的马武烨低头小声地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走进城市,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随之产生,在今天,“留守儿童”已不再是社会新名词,但关乎他们成长的话题却从未停止。据2013年全国妇联数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其中四川省占比11.34%,为规模最大省份。

由于与父母聚少离多,不少留守的孩子心理封闭、亲情饥渴、缺乏自信、情感脆弱……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对此,有教育人士称,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关爱可谓任重而道远。

努力学习,只为换回父母在身边

11岁的马武烨是一个正值快速成长期的男孩子,明显瘦弱而单薄,说话声音更是细若蚊蝇,这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直接相关。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在马武烨出生不久,其父母就远赴新疆打工。每年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他才能和父母团聚,平时一直和近7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几年前,为了更好地照顾小武烨,父母曾尝试将他迁至新疆读书,最终因其身体难以适应西北地区过于干燥的天气而选择放弃。

“我理解爸爸妈妈,他们为了这个家,为了给我最好的生活,才到那么远的地方打工赚钱,他们很辛苦!”说这话时,小武烨悄悄低下头,泪水在眼眶不住打转。为了能够经常看到儿子,小武烨的父母在家里装了电脑、安了宽带,每天按时视频聊天。“和爸爸妈妈说些家常,心情也好很多,但那始终是画面,不是真实的。”

每年生日,父母都会托人买一些贵重玩具作为礼物送给小武烨,但他坦言更想得到的是父母的陪伴,“伤心的时候,最想爸爸妈妈,而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最伤心”。小武烨学习成绩不错,在班级可以排到前10名,而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想快快长大、自食其力,让父母早点回到自己身边。

小武烨不是韩滩慈济小学唯一留守的孩子,据介绍,该校现有学生总计1322名,其中有400多位留守儿童,有200多名为单亲家庭,占比很大。

缺乏自信,不愿分享倾诉心事

与小武烨同班的薛雨欣,去年才从成都父母身边转到老家读书,学习成绩优秀,是班级里的大队委,这个外表看起来十分强大的孩子,在记者问及父母情况时,声音一下子变得弱了下来,只淡淡说了句“我爸爸妈妈在成都是自由工作者”。

事实上,雨欣父母在成都发展得不错,几年打拼下来已经从最开始的打工者转为创业者,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小型照相馆,由于工作太忙,才把雨欣送回老家。据班主任介绍,雨欣很独立,学习能力强,但父母的话题却是她交流的禁区。

记者了解到,小武烨和雨欣的班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的孩子总计有10余人,男女生比例相当,但这些孩子不会因为处于相同的境遇而惺惺相惜、更加亲密,他们故意不在一起玩耍、不在一起交谈,更多时候宁愿选择独处。“见到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的同学,会感到失落,如果与同样和父母分离的同学在一起玩,难过和失落会加倍。”雨欣对记者说。

把心事留给自己,不与同学分享心情,更不会向老师倾诉……这是小武烨和雨欣的真实状态,也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对留守孩子们的相同感受。“这部分孩子比较胆怯,课堂不爱参与,有时学习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受父母流动性影响很大。”一位该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表示,老师过于关注留守儿童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差别对待,所以能做的只能是侧面介入,帮助留守孩子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安慰和温暖。

师资匮乏,心理辅导力量薄弱

为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情感关照,韩滩慈济小学专门筹建了“大爱驿站”,内部装饰温馨,学生来到这里可以听音乐、看读物,玩沙盘,与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交流。

“学生很少会主动提及家里的事情,只会和老师说自己不开心。”赖黎是韩滩慈济小学的兼职心理辅导老师,每周三她都会在“大爱驿站”坐班,为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和父母分离,留守的孩子们情感很脆弱,不同类型的孩子表现又分为两个极端,一部分会通过学习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则成绩十分不稳定,甚至自暴自弃。”

赖黎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留守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也很调皮,突然有一天连作业都不按时完成了,察觉到异样后,赖黎主动找那名学生交谈。“后来才知道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异了,甚至他都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哪,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需要多多关注。”赖黎感叹。

面对占比较大的留守儿童数量,韩滩慈济小学吴胜斌校长亦十分重视,但摆在面前的是另一个尴尬问题: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力量匮乏。“学校目前具有证书的心理辅导老师只有2人,还都是后期进修的,完成400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稍显力不从心。”吴校长告诉记者,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普遍访”、“重点访”和“专题访”的家访制度,定期指导隔代老人或是旁系亲属如何对留守儿童开展较好的家庭教育,虽然也有一些效果,但是专业的老师更容易对症下药。

关爱留守儿童资源分散,待整合

与上述问题相比,在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一个更挠头的问题困扰着吴校长:各部门投入的资源过于分散。“很多部门都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但项目重叠,预期的作用很难得到显现。”据吴校长介绍,留守儿童之家、生命绿岛、留守学生之家等项目关注的对象都是留守儿童,但相互之间自管一摊,资源和经费效果无法得到最大发挥,且学校一段时间内会接到很多部门的活动,如果协调不好,便有些疲于奔命。

“每年开家长会,我们都会给父母提意见,最好留一名家长在孩子身边,而不是全部都出去打工。”吴校长告诉记者,爷爷奶奶代管孩子,会因为过于溺爱而无法养成孩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沾染社会的坏习惯,学校以外时间的自由度过高,很容易出现“5+2=0”问题。“我们是在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争下一代,但现在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就是留守儿童单亲比例呈上升趋势。”吴校长说,这意味着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加强心理关照将会更加依赖学校,但仅靠学校很难完成这项系统工作。他期望,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能够整合起来,让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工作朝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记者 李娜 高柱)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