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根治粮贱伤农,“老毛病”应开新方

2015-11-08 11:03:58  作者:SystemMaster

近期,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等地玉米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农民卖粮收益因此减少,“粮贱伤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根治粮贱伤农这样的“老毛病”,应用市场化、国际化的视角,有针对性开出新药方。

为保护农民种粮收益,最近几年我国玉米临储价、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性粮食收购价稳步提高,也带动粮食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农民种粮收入随之增多。但与此同时,“粮贵”也诱发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粮食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旺,大量粮食进入国储库,造成粮食库存压力增大、国家财政补贴增多;粮食加工企业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甚至陷入行业性亏损;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我国粮食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下滑等。

因此,解决粮贱伤农的老问题,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避免引发新问题的“新药方”。

防止粮贱伤农,应扩大目标价格政策改革试点范围,确保粮食价格下降的同时,不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可以借鉴新疆、东北等地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经验,逐步实行玉米、水稻目标价格制度,科学设定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农产品目标价。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时,由国家财政补贴其中的差价,真正实现“粮贱也不伤农”。

防止粮贱伤农,还应开发农业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休闲和民俗文化价值。

防止粮贱伤农,还可以在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应加快农村产权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外出务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国家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防止粮贱伤农,还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农业、农村、农民扩展,引导有能力、有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农村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让农业、农村和农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舞台、新主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