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版“宽窄巷子”或明年开街 街区别致优雅

2017-04-20 10:17:00  来源:央广网

原标题:

重庆版“宽窄巷子”或明年开街街区别致优雅

位于渝中区的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等建筑如今已是重庆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记者近日获悉,人民大礼堂及马鞍山传统风貌区有望打造成山城版的“宽窄巷子”,计划明年建成开街。

今年初,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17年市级重点项目中,人民大礼堂及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项目作为今年新开工的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记者从渝中区获悉,人民大礼堂及马鞍山传统风貌区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加强马鞍山名人旧居群保护利用,强化旅游、文化和特色商业功能,与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有机融合,建成历史文化展示窗口。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今年基本成型,明年建成开街。

16日,记者走进项目所在地——位于人民大礼堂背后的马鞍山片区。街区沿着坡势,天井连着院落,狭长巷道贯穿其中,条石台阶、青瓦红墙的老建筑点缀其间,石缝中长出的高大黄葛树为老街增色不少。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正在施工,进入街区的几个入口都已封闭。不过可以看见沈钧儒旧居等外观已进行了修缮,朱红色的大门,青砖小青瓦的院落已不同往昔,显得别致优雅。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曾被称为藏在人民大礼堂身后的旅游、文化富矿,处处可见颇具山城特色的建筑,集中了大量历史名人故居,集合抗战、统战、党建资源于一身。项目内包括沈钧儒旧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旧址等近现代建筑,茅盾、史良、邹韬奋、李公朴、黄炎培等,都曾租住在马鞍山一带。

记者从渝中区了解到,人民大礼堂及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项目一期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修缮已于今年3月开工,计划下月基本形成;项目二期于今年三季度完成施工招投标并开工。

沈钧儒旧居

位于马鞍山18号。该建筑坐西向东,为一楼一底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硬山屋顶,小青瓦铺面,小院整体布局严谨,清静幽雅,抗战时期,沈钧儒到重庆一直客居于此。2000年,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