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彭水县普子镇石坝子村:整合小资金 发展大产业

2017-07-12 10:02:57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7月9日早上7时许,蹇九林骑着摩托车,到村里的红薯田巡视后,又到种植橘树的林地里查看橘树生长情况。今年49岁的蹇九林是乐汇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三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石坝子村支书。

出行靠走 吃水靠天

镇里最后一个贫困村

普子镇石坝子村位于普子镇东北部,共有890户3324人,其中贫困户223户912人。7月9日上午,记者乘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坐在记者身旁的蹇九林说,石坝子村海拔最高1530米,最低400米,山高坡陡,沟壑密布,地理环境是制约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因。

2014年前,石坝子村主要道路是青石板路。

住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的村民,没有自来水,面临饮水难的问题。“家家门前修水池,屋前屋后摆水盆”,蹇九林说,今年,石坝子村成了镇里最后一个贫困村。

修通公路 建好水池

脱贫有了新希望

从2011年蹇九林就任石坝子村村支书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无法开展一直是压在蹇九林心上的一块大石头。“村里地势陡峭,弯道多,导致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长。”蹇九林说,3年来村里始终没有足够的项目经费。2014年,彭水县加大扶贫力度,石坝子村也终于得到了足够的修路资金。与此同时,烟水池改造工程也开始进行,20余个烟水池将被改造为人畜饮水池。

从开工那天起,蹇九林就经常抽出半天时间,到各个工地巡视或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建设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害个别村民利益的情况。“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处理,耽误工期不说,还会造成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误会。”蹇九林回忆道,只要晓之以理,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毕竟,修路和修水池,是石坝子村几代人盼了又盼的大事。”蹇九林说。

如今,石坝子村已修建畅通路28公里,通达路27.54公里,人行便道40公里。改造并新建人畜饮水池33口,安装饮水管道10余公里。石坝子村脱贫,有了新希望。

集体力量大 带着村民“干大事”

2016年,石坝子村得到了用于产业发展的政府拨款230万元。将这些资金分散发放,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那如果一起使用呢?蹇九林的心中有了主意。“石坝子村并不是没有特色——大,就是我们的特色。”他指着面前一片红薯田说,石坝子村面积大,人口多,耕地面积5000余亩,非常适合发展红薯种植,如果再将这230万元和农户的闲散资金利用起来,说不定可以“干一番大事”。

蹇九林几经周折联系上了一家企业,并成功与他们签订了干红薯淀粉收购合同,企业以5元/斤的价格连续收购3年。2016年4月,蹇九林带着村民成立了乐汇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将230万元作为全村村民的共有股份投入到了生产中。此外,村民还可以1万元/股的价格追加认购。

村民种植红薯,合作社以0.5元/斤的保底价格收购并负责后期加工。按照亩产4-6000斤计算,村民只出售鲜红薯一项就可获得两三千元的收益。蹇九林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斤干红薯淀粉的毛利润为2元,去除第一年的机器、厂房、劳力等成本。3年收购合同预计可获毛利润360万元。

目前,石坝子村已种植红薯1200亩,但蹇九林并不满足。今年,他又带领着村民成立了三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900余亩经果林,发展柚子及橘子产业。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形式入股,收成时分别可获20%、80%的红利。目前,共有235户村民以土地入股,80户村民以资金入股。“将每一份小的资金整合起来,就能发展更大的产业,使每一个村民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今年,石坝子村预计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5000元,实现脱贫。”蹇九林说。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