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青脆李基地是岩东乡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打造的林业产业示范工程,面积达3500亩,既助力脱贫攻坚,又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
岩东乡只是我县实施退耕还林优化产业结构、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我县紧扣“退耕造林一片、脱贫致富一方”目标,突出抓关键、强配套、创机制,着力使退耕还林政策落地见效,惠及每一位百姓。
抓关键,依托退耕还林再造一个扶贫主导产业。我县立足大山区、大农村的县情实际,统筹考虑彭水地形条件、农业传统、市场需求等因素,退耕还林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兼顾实施生态林、景观林,引导退耕农户栽植李树、核桃树等优良适生经济树种,因地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同时,突出规模效应和示范引领,在39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片打造1000亩以上的退耕还林产业基地,带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目前,全县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退耕还林17.9万亩,其中新建退耕还林产业基地14万亩,覆盖贫困村96个、贫困户20600户、贫困人口72100人,带动贫困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
强配套,保障高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财政投入方面,自2015年起5年内,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退耕还林苗木补贴、后续管护等支出;年均整合特色效益农业、易地扶贫搬迁、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6000万元以上,倾斜支持退耕还林基础配套和后续发展;按每年每亩10元标准补助工作经费,保障退耕还林有序实施。在用地优惠方面,凡是由业主集中经营退耕还经济林规模超过1000亩的,配套解决3%至5%的农用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退耕还林区域水、电、产业路、生产用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
创机制,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体系。一方面,主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建设模式,鼓励具有造林经验的专业队伍成片打造、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以土地、租金等方式入股分红,优先参与基地建设获取务工收入。另一方面,实行“集中托管”管护模式,引导退耕农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委托管护合同,以补助资金为造林管护经费,由专业合作社集中统一管护退耕还林苗木。此外,创新“退耕还林+”发展模式,将退耕还林与国土绿化结合起来,打造“退耕还林+义务植树”“退耕还林+纪念林”等示范基地;将退耕还林与森林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森林养老和养生休闲产业;将退耕还林与林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开发加工农业产品,实现“以林养林、林工结合、多方共赢”。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