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发挥农综优势 助推脱贫攻坚
——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化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找准农业综合开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发力点,提高帮扶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8月24日,重庆市农综办在南川组织召开全市农综系统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副主任粟剑、柏在耀,机关各处处长,全市18个贫困区县农综办负责同志参会。会议对全市深化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再传达、再学习,听取了14个区县农综办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情况介绍。副主任粟剑、柏在耀同志分别讲了意见。会议要求统一农综系统思想,深化认识,全面动员,定人定责,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同志对各区县农综办迅速行动、积极建言献策给予了肯定。唐主任就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抓什么、怎么抓,提出了意见与要求:
一是明确任务,把握要求。扶贫有要求,农综抓在手,既是搞本职,又建新窗口。脱贫攻坚各方有责,农综办作为市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更应顺时顺势而为,尽心尽力尽职,全程、深入、精准参与脱贫攻坚,抓好基础建设、产业开发的本职任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认识,突出工作主动性,在全市脱贫攻坚大局中有新作为、新贡献。
二是摸底调研,形成方案。立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政策要求和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实际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14+18”重点(14个国家扶贫困开发重点区县和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集中、项目集成”的优势,挖根竭穷气,立业富乡民。8月底前细化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脱贫攻坚具体措施,出台体现精准要求、基层群众意愿、农综工作特色的方案,做到措施、资金、项目“三到位”和责任、任务、考核 “三到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在“14+18”脱贫攻坚战中见人、见事、见资金、见项目、见效果。
三是结合本职,找准切口。按照全市脱贫攻坚总体安排部署,资金、项目优先向1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和18个深度贫困乡(镇)倾斜,当期抓收入,长远抓发展。在资金安排上,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脱贫攻坚进行专项扶持。在项目计划上,找准农业综合开发切入点,认真落实“五抓”,即:抓基础设施、抓产业发展、抓三产融合、抓科技培训、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抓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做到“项目落地、产业上山、工商下乡、游客进村、农民入股、群众致富”,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可持续性,像绣花一样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
四是用活资源,杠杆撬动。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六个精准、五大支撑、九项重点”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项部署,按照扶贫集团的安排,明确主要任务,全力配合落实,因地制宜,重点抓好贫困地区的“路、水、产、游、销”,力推“补、贴、贷”三项政策支持,撬动金融、社会、工商资本下乡,量身定制、深耕厚植、精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
五是强化组织,对接帮扶。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一名副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党委、各处、评审中心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以处为单位建立脱贫攻坚工作小组,全办18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逐一对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定人定点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六是创优争先,比学赶超。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系统脱贫攻坚工作通报与竞争机制,通过公示墙、简报、网站、微信等信息平台,在全市农综系统晒进度、晒经验、晒先进,同时将区县农综办在脱贫攻坚中的成效纳入考核范畴,作为农综资金、项目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