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1+1”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揭牌 助力重庆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2017-09-01 11:40:27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8月31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1+1”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在渝揭牌,项目落户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内。

记者了解到,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包括重庆各方面,以及新加坡,对该项目都极其重视,希望通过该项目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1+1”是什么?

分轻资产和重资产两个公司

据介绍,此次挂牌成立的运营平台由轻资产公司和重资产公司组成,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和5000万元。其中,轻资产公司由新加坡企业组成的财团控股,而重资产公司则由中国企业财团控股。

在规模上,轻资产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新加坡太平船务、PSA、嘉里物流、叶水福等企业组成的财团持股51%;重资产公司则由重庆两江集团、港务集团、交运集团等企业组成的财团持股55%,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其中,轻资产公司侧重于交通物流领域项目咨询策划、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腹地及周边货源组织、物流资源整合、战略协调及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以提升重庆物流发展软环境;重资产公司则更偏重国际多式联运相关的物流装备、仓储作业、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

“双方企业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相辅相成。”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据悉,目前这两家公司的工商登记工作已经完成,其余各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以此为开端,重庆将发力建设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真正打通多种交通方式在相互衔接上的障碍。

项目做什么?

发力建设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尤其是重资产公司的成立,意味着重庆将发力建设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

记者获悉,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索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进“一单制”的全程无缝运输服务;二是建立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加强铁、公、水、空运输方式在一体化组织中的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制度对接和统一规范;三是建立多式联运信息系统,整合货源、运输、单据、金融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四是建立智能转运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多式联运换装转运的自动化水平。

“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真正打通多种交通方式在相互衔接上的障碍,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隐形成本,充分发挥出重庆通江达海连欧亚的节点作用。”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立杰说。

目前,重庆,尤其是两江新区打造的多式联运体系正受到广泛关注。据两江新区相关人士透露,果园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即将上报交通部,两江新区正统筹推进设立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争取将果园港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接下来,两江新区还将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项目,探索和积累可复制的多式联运发展经验。”杨立杰表示。

目标是什么?

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长期以来,重庆一直致力于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两江新区作为中新项目核心区,更是借助这一平台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加速物流枢纽建设。

“引入新加坡以及国内外有经验的企业,将有助于为重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的多式联运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运营组织一体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称。

通过这个项目,中新双方企业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助力重庆打造中国内陆地区国际物流枢纽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

按照规划,该项目将在重庆打造一个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多式联运示范基地。

在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中新合作,该项目能充分发挥重庆铁、公、水、空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以及新加坡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着力破解西部地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衔接不足、集疏运不畅、缺乏多式联运专用站场和载运机具,以及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

“两江新区日益完善的物流产业体系也是吸引项目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借助果园港在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多式联运中的地位,我们相信这个项目将会拥有非常好的前景。”两江新区自贸办(中新办)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该项目的另外一大目标是打造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实现国际贸易与物流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以促进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开辟与顺畅运行。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