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乡是城口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乡镇之一。该乡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仅1万亩,其中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全乡耕地的70%以上。2014年,全乡共精准识别出金岩、祝乐、双坪3个贫困村,包括332户1292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3.2%,远远高于全市、全县平均水平。
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路修通了,南部山区村民致富有望
从地图上来看,鸡鸣乡地形就像一个V字,5个村分布在V字两边的大山里,场镇则在V字的底端。在V字的两侧,几乎没有平地,3户以上的聚居点不超过3个,其余都是单家独户。
一个小故事能够反映鸡鸣乡的老百姓对于平坝的向往。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当年行政村撤并时,鸡鸣乡近20个村合并为现在的5村1社区,其中村名中有“坪”字的就有13个之多。而“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释义为“平坦的场地”。
当地山高坡陡的地形,导致鸡鸣乡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发展受限。自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鸡鸣乡狠抓以路、水、电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村通达工程达到43.5公里、村通畅工程达到35.4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0.7%,基本解决了1001户3870人的出行问题。但V字两边的大山为高寒深石山区,特别是南部的金岩村和双坪村,由于坡度太陡,修路难度大、成本高,至今仍有6个村民小组不通村级公路。
南部山区有一片高山台地(指在丘陵地和高地上,地形平坦且地势开阔的地形),这里海拔太高不适合人居住,却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多年来,当地200多户村民在这里种植中药云木香,面积已达近万亩。这几年云木香价格不错,原本能成为村里的致富产业,交通却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双坪村村主任秦克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由于不通公路,这里的云木香仍靠骡马运送下山,一斤云木香能卖8元钱,但运费每斤就高达1.3元。此外,南部山区的村民们大多在这些年搬到山下居住,平时种植、管护云木香要走4个多小时山路,沿途山高路险,十分不便。
修路,成了南部山区村民们最盼望的事。今年3月,当地整合资金600余万元,开始修建全长10公里的产业路。这条路通车后,每年至少可为山上的200多户中药材种植户省下运费130余万元。
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9月13日下午,祝乐村五组村民余代平,趁着山地鸡去山林中觅食的工夫,抓紧时间打扫鸡舍。
余代平今年41岁,是祝乐村建卡贫困户。17年前,他在外打工时因一场事故失去右手,没了在外谋生的能力只能回到老家。为了帮助余代平脱贫,村里结合全乡的整体产业发展思路和余代平的身体情况,建议他通过养殖山地鸡来实现脱贫。
养殖场成立初期只有500只鸡苗,普通人一个人就能照应下来,但对余代平来说却十分困难。一开始,他只能找人帮忙,后来逐渐学会了单手操作。今年,余代平将养鸡规模扩大到近3000只。卖一只鸡至少可获利10元,再加上当地对贫困户发展山地鸡产业的补助,余代平脱贫在望。
产业发展是农户增收的关键,更是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的动力所在。李明伟介绍,结合地处山区的特点,乡里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围绕让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项以上持续增收产业的目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制定产业扶持办法,落实产业扶持资金475万元,大力发展畜牧、干果、中药材、茶叶等农林特色产业,以及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两大扶贫优势产业,推进贫困村“三权”(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资金、技术等帮扶,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独特自然风光将成鸡鸣乡旅游名片
鸡鸣乡虽然地理条件恶劣,却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多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鸡鸣乡永定山下有一座鸡鸣寺。它始建于东汉时期,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路经正在修建的寺院,时逢雄鸡啼晓,故此得名。鸡鸣寺的后院还有一口白鹤井,用这口井的井水泡制当地茶园所产的鸡鸣茶,清香扑鼻,在清乾隆年间曾为皇家贡品。
鸡鸣乡的自然风光也堪称秀美。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南部山区云木香中药材基地,每年开花时节花朵成片盛开,成为一片淡紫色的花海。这里还有400亩大树杜鹃,树高近20米,花朵有淡紫色、粉红色、粉白色,花开时节铺满整个树冠,镶嵌在周围翠绿的林木中,蔚为壮观。此外,鸡鸣乡还有池水清澈的仙女池、自然生态林区寒溪沟等。
李明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过去,鸡鸣乡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该乡在发展乡村旅游上有独特的优势。该乡总人口5556人,居住在场镇及周边的就达到3500余人,场镇聚居率较高。目前,该乡还有近2000人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深石地区,未来将继续实施高山人口向场镇搬迁集聚。
“我们将以场镇为中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使之成为老百姓实现稳定增收的主要产业。”李明伟说。
乡镇书记访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打造禅茶旅游生态小镇
——访城口县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
本报记者 龙丹梅
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鸡鸣乡如何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重庆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
李明伟表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鸡鸣乡境内唯一的平坝——鸡鸣场镇人口超过了全乡人口的60%。鸡鸣乡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以场镇为中心发展乡村旅游,将其打造成禅茶旅游生态小镇。
“鸡鸣乡有着历史悠久的禅、茶文化,又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李明伟说,目前,鸡鸣乡正聘请专业机构对全域旅游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包括将鸡鸣场镇房屋风貌进行仿古改造,打造沿河亲水公园、生态观光茶园、游客接待中心、环河绿道等。在规划方案中,鸡鸣乡将把禅茶文化最大程度融入其中。未来,该乡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禅茶旅游生态小镇+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全域旅游,从而带动场镇老百姓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李明伟介绍,鸡鸣乡将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着力构建“1+3+X”产业格局,其中,“1”即禅茶旅游产业,“3”是光伏、中药材、茶叶产业,“X”则为山地鸡、生猪、山羊产业。李明伟称,将通过2—3年的努力,把鸡鸣乡打造成禅茶旅游生态小镇、光伏扶贫示范小镇和智慧农村特色小镇。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