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市政协主席会议开展监督性重点协商 把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9-27 09:24:24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我市农业发展存在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驰名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短板和问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9月26日,市政协主席会议就此开展监督性重点协商。

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市农委主任路伟通报了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通报称,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表现为“稳”的态势不断巩固、“调”的效果不断显现、“改”的活力不断增强、“补”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9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2元、增长9.6%。

路伟表示,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了七个方面工作,包括:强化结构调整,健全产业体系;强化品牌创建,提升发展质量;强化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加快三产融合步伐;强化绿色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引领;强化民生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改革推动,增强内生动力。

“总体看,虽然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路伟说,如农村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有待加强;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品牌不强、附加值不高、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等。

政协实地调研“把脉”

根据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安排,今年3月至8月,市政协农业委围绕“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委员和有关专家深入我市区县开展了实地调研,并赴湖北、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就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市政协农业委专职副主任郑胜兰代表调研组发言时认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围绕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市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驰名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任重道远。

建言助推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我市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尤其是武陵山、秦巴山区,农业用地条件较差,“鸡窝地”“巴掌田”多,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难度相对较大。如何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郑胜兰代表政协调研组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7条针对性建议:

——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路子。立足特色优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和业主为主体,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把现有的特色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下大力气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级层面要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布局;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做大做强“旅游+农业”“康养+农业”“避暑+农业”等农业拓展产业;

——切实加强巴渝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建议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整合打造品牌。政府重点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协调服务、政策扶持,并通过打破区域限制、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宣传推介等,形成合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公用品牌;

——毫不懈怠地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建议打破部门界限,整合部门力量。同时扎住源头,严管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销售,抓住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各环节,严格落实监管措施,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不断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建议稳定发展流转经营模式,积极推广托管服务模式,做实做强合作社,并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走小规模生产、大产业联合的规模化生产路子;

——积极推进补齐支撑农业发展的短板。建议在科技方面,整合科技资源,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在金融支撑方面,落实已出台的金融政策措施,创新农业保险,探索设立产业发展或投资担保基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形成合力,使农业发展规划与全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全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农业各产业规划与项目规划等相互衔接,协调统一。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