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在诗意的行走中收获文化自信

2017-10-04 07:49:02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原标题:在诗意的行走中收获文化自信
——写在“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结束之际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今天推出最后一期。

历时100多天,重庆日报采访团队走遍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行程逾万公里,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寻访,在山水间遍寻诗人留下的印迹,在街巷里寻觅巴渝文化的传说……

30多期,10多万字的报道,梳理出的古诗近万首,这是一次对巴渝古诗脉络的全面梳理报道。“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题材的报道。”“这是一项文化大工程。”这是我们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

我们犹如入宝山而满载归。

巴渝古诗在璨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闪耀着神秘深邃的光芒。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源于巴渝的诗篇已是家喻户晓,传唱千古,重庆还为中国古代诗歌贡献了“巫山高”“竹枝词”等诗歌体。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在重庆留下灿烂诗篇。这些诗作既托物言志、感怀时事,又吟诵重庆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为巴渝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次礼敬之旅。我们以客观、理性、虔诚的态度来讲述这些古诗的故事,其中蕴含着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些古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那些历代文人诗吟过的地方,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挖掘古诗中传播文脉,在实地感悟中记录变迁。整个系列报道因其较高的文化价值、较好的传播力和较广的关注度,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专家称赞报道在“追寻古人留下的足迹中穿越历史、连接时空、感悟变革、见证辉煌,通过系列化、大版面、融合式、持续性传播,让受众在审美沉醉中浓郁乡愁,在古今对比中触摸沧桑,进而领略重庆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和美丽独特的风土人情”。

这是一次开拓之旅。过去,曾有学者对巴渝古诗词作过研究,但多是以时间为轴,或以名人为轴,研究的范围也多集中在三峡周边地区,而“重走古诗路”系列以区域划分为轴线,对全市古诗路进行全面整体梳理,无疑令这组报道具有了开创性和开拓性。

其实,正像中原有《诗经》、楚地有《楚辞》一样,巴渝大地也曾被古老的诗歌吟诵过,只是,它们中的一部分隐藏在某个地方尚未被发现。我们做的就是探寻、挖掘、考证重庆古诗的基础工作——从古诗入手,沿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行迹,重走这条开满优秀传统文化鲜花的古诗路,为读者拼出一幅重庆古诗的全景图。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古代巴渝几经战乱,很多史料都已散失在岁月的烟云中,而各区县对古诗的整理出版程度不一,要重新去挖掘梳理这块土地上曾经留下的古诗难度颇大。

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古诗的痕迹,反复查阅资料、遍访专家学者、实地采访重走,唯恐自己的大意,错过了前人留下的瑰宝。

这样的探寻,也让我们的报道具有创新性,如黄花园大桥下那片石滩,在明清时期却是诗人笔下远近闻名的“莺花渡”;如屈原的《山鬼》是现存最早描写巫山神女的诗歌……

这是一次普及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党报责任与担当之旅。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党报的使命与责任担当。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通过报道,让更多人加深对中华文脉的了解和热爱,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普及,使人们更加敬重和珍惜先人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

我们在报道时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崇尚仁爱的人文精神放在故事中展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心灵,成风化人,使之成为涵养主流价值、涵育美德善行的重要源泉,力争达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目的。

在此,要感谢我市的专家和各区县那些热爱痴迷巴渝文化,为巴渝古诗整理挖掘默默无闻付出心血的人们,更要感谢热心的读者和网友,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关注,我们才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

我们的探寻之旅中也有诸多遗憾。作为新闻人,我们更多的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梳理挖掘工作,并非严格的学术考证,因时间、水平所限,内容上还存在许多的疏漏和不当之处。

我们希望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巴渝文化的更多关注,希望这次的报道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开始,有更多的市民和专家给我们提供线索和帮助,让这份巴渝古诗地图能够更加完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