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彭水:把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2017-10-26 09:17:11  来源:中国彭水网  作者:SystemMaster

中国彭水网(记者 杨元忠)金秋时节,丹桂飘香。
对于大垭乡木蜡村建卡贫困户王天培,这个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年初,在乡里的支持下,老王放弃外出打工,和当地辣椒专业合作社签下定单,走“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近10亩辣椒,收益很是可观。“种植辣椒,既有合作社作后盾,还能享受产业扶贫资金,划得着!”他乐呵呵地说。
这是彭水找准“穷根”,明确靶向,精准扶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一个缩影。

增强贫困村
“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
近年来,彭水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引导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立足当地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于是,彭水用好用活1亿元特色农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和总额12亿元精准扶贫贷款资金,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完善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提升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同时,彭水持续做好旅游富民这篇文章,深入实施以城旅游、农旅、商旅、文旅等融合发展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中蜂、食用菌、畜牧等扶贫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覆盖带动,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率,实现“产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让7500多户贫困农户吃上“旅游饭”。

既要“面子”
更要“里子”
“爱家园、讲卫生、邻里间、重情谊”“讲文明、改陋习、整村容、树新风……”今年以来,桑柘镇东风村以改厨、改厕、改风貌等为抓手,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根据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现状,彭水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契机,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快路、水、电、讯、房、环保等人居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美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让各个村落要“面子”,更要“里子”。
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上,彭水注重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完善差异化补助机制和梯度搬迁措施,鼓励进城务工或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农户进城、进集镇安置,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实行“高转低、远转近”相对集中安置,引导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向工业园区、景区周边或乡村旅游规划区搬迁。注重搬迁与发展“两手抓”,统筹谋划好安置点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截至目前,彭水累计搬迁近4万人,惠及18268名贫困人口。另改造农村危旧房2.5万户,实施环境连片整治项目176个,完成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各类营造林66.2万亩,贫困村面貌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