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生猪价同比大涨85% 猪肉劲涨或“拱”高CPI

2012-05-04 10:04:49  作者:SystemMaster
肉价上涨还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此前的瘦肉精事件对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打击,后期又随着需求的旺盛使得供需矛盾突出
猪后腿肉每斤29元,五花肉每斤26元。昨日,上海商城路某菜场的一位摊主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进入梅雨天以来,肉价又涨了近5元,除了上海,全国肉价都在持续上涨。记者在走访多家市场后发现,上海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23/斤以下的猪肉了,上海生猪价较上半年同比大涨85%
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呈持续上涨走势。商务部公布最新商务预报显示,620日至26日,全国猪肉价格上涨4.5%。这也是该监测数据连续第十周上涨,累计涨幅超两成。另据了解,近一个多月以来,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均创下了3年来的历史最高点。
多因促涨
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生猪存栏数为4.36亿头,同比下降4.15%5月份生猪存栏量进一步下降至4.34亿头,比4月份减少了200万头。自今年初以来,生猪存栏量一直呈现下降态势,累计下降4.68%。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供应紧张的状况一定程度上缘于去年猪肉市场不景气、肉价大跌,另受通胀影响,去年大量中小养殖户弃栏,从而导致现在生猪存栏量、出栏大幅下降。
记者注意到,肉价一般是呈现年初和年末高、年中低的“U”型规律,为何淡季会逆市大涨?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首先,肉价上涨是成本推动的结果,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上涨都合力推高了猪肉的价格。另外,最近中南地区一些产猪大省先旱后涝,大量生猪受此气候灾害的影响感染疫病,养殖户数量也因此减少,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供求关系紧张。
宋亮还指出,肉价上涨还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此前的瘦肉精事件对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打击,后期又随着需求的旺盛使得供需矛盾突出。有专家指出,2007年肉价大涨后,政府出台的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等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猪生产的问题,目前可以通过进口猪肉的政策来抑制国内肉价的持续上涨。
一涨难跌
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表示,近期生猪价格同比涨幅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肉价过低。随着肉价的上涨,生猪养殖效益提高会促使更多养殖户补栏,这将有助于后期的市场供应。但由于目前肉价的涨幅大大低于生猪价格的涨幅,后期肉价可能补涨。
据专业人士预算,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养殖户从购买一头猪到出栏生猪,每头猪可获得600元左右的利润。对此,马文峰表示,随着养殖户的增多,生猪供应获得保障,生猪的养殖周期较长,目前的市场供求不平衡和涨价问题不可能很快得到缓解。从仔猪到育肥猪出栏,一般要6个月左右,而从母猪增栏到育肥猪出栏,则大致需要1年,预计到10月以后肉价有可能回落,但市场若要完全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此次从肉价上涨到猪肉供求达到新的平衡以及价格回稳,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年底肉价可能会回落。宋亮认为。不过,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则看好肉价可能在短期内小幅回调,他指出,生猪供需缺口较大,但其中饲料成本上涨所占比重也较大。成本上升及目前的供需缺口,仍支持肉价保持在高位震荡。但随着夏季的到来,需求将持续回落。
肉贵伤民
据专业人士介绍,随着肉价飙升,从生猪出栏再到猪肉零售,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增加,而生猪养殖户、猪贩或批发市场、屠宰场、菜市场等整个销售链都能有所获利,于是涨价的成本就被转嫁到销售末端的消费者身上。数据显示,猪肉消费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约65%的比重,作为生活必需品,人们对猪肉有着刚性的需求,也就是说即使价格上涨也很难抑制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当月食品价格上涨11.7%,对CPI同比涨幅贡献了64%。由于生猪价格涨幅达到40.4%,对CPI的贡献率接近20%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称,肉价同比上涨1%,中国的CPI便上升0.036个百分点。宋亮表示,肉价上涨与CPI有着恶性循环的关系,从大背景看,CPI可能到第四季度才出现回落,在此之前会持续走高,通胀的加剧引发养猪成本的增加,猪肉稳涨则可能CPI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潘洁胡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