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彭水网 (记者 赵 琴) 蓝天白云相伴,绿水青山环绕。无论何时,行走在彭水县城的街头巷尾,那四季不变的绿,总是让人迷醉。
近年来,彭水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等行动,提升城市品质,一笔一划勾勒着生态之城的未来,一幅水清岸美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开,着力打造碧水青山、宜居宜业的美丽彭水。
绿色在延伸
桂树开花,香飘十里。一走进下街商贸园区域,随处都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在商贸园广场,一颗颗桂花树争芳吐艳,或花团锦簇,或含苞待放,米粒大小的黄色花朵挂在树枝上,犹如点点星光撒在青枝绿叶间。
在乌江西路,道路两旁的满目葱茏,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错落有序、俯仰生姿,连绵的绿色让人感觉生机盎然,成为很多市民闲暇时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这是彭水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积极推进增绿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工作中,按照“绿随路建、节点造景”的原则,建成城市绿道8条,栽植行道树1718株。推进城市森林围城,建成城市生态防护林1800余亩。采取见缝插绿、社区扩绿、挡墙覆绿、屋顶增绿等措施,实施城区立体绿化项目共16处,立体绿化面积达23.4公顷。将插旗山、睡美人山等山体划为绿地保护禁建区,完成城市规划内护坡绿化3.6万平方米。实施城区14处节点改造,新(改)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在彭水县城,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欢心和喜悦。
河水在变清
“青山绿水总相宜”,用这句话来形容彭水再合适不过了。
彭水境内河流众多,境内有乌江、郁江、芙蓉江、普子河等34条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及以上县级河流。
今年,彭水全面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实现境内河流(含水库)河长制全覆盖,加强河流的监控和治理。
在乌江边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清漂人的身影。他们站在船头,用漏网打捞着江面上的各种漂浮物,风雨无阻地守护着那一江碧水。对于乌郁两江,彭水实行市场化清漂保洁,分段、分区域包干负责制,严格监督考核,保证清漂人员岗位责任落实到位、清漂设施保障到位,年均清理水面漂浮物和江岸垃圾8000余吨,实现“江清岸洁”。
与此同时,彭水还联合酉阳县、贵州省沿河县开展禁渔期乌江流域联合执法,在进一步加强乌江水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政管理的同时,共同维护好边界水域的生态环境。
滔滔不绝的一湾乌江绿水正讲述着保护优良水域环境的故事。
乡村在美化
走进彭水的村庄,随处可见干净的院落、归置整齐的垃圾,村级公路和人行道等基础设施配套井然,整个村庄静谧而又美丽。
干净整洁的村庄得益于彭水建立的垃圾收运保洁机制。严格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级处理”的模式,落实“四包”“四清”“五定”机制,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与此同时,彭水还全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加快推进建设,农村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也为乡村美化添彩,改厨、改厕、硬化院坝、修缮房屋,将苗家特色的院落点缀得更加美丽,也为外出的游子留住了乡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美丽的乡村环境、绿色生态资源,让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在乡村蓬勃兴起。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山、坡地,摇身一变,成了帮农民增收致富的果园、菜园、花园,成为农民的“绿色钱袋子”。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