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苏州的张家港、常熟、太仓三个县级市最近率先连片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这三个县级市是全国县域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典范。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新时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宣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如今在苏州,城乡间义务教育水平差距已不明显。不仅是教育,在新型城镇化浪潮涌动神州的今天,行走苏州,你很难分辨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
在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市政协一直置身其中。一次次实地调研,一场场民主监督,一份份建议报告……汇聚成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力量。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把城市各项专业规划向农村延伸。”十一届苏州市政协常委陈素兴曾经在2006年建议。当年8月,市政协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议题。从那时起,苏州市政协就开始了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解之缘。
那次会上,包括陈素兴在内的10位委员畅谈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会议闭幕没多久,委员们提出的对城乡实行统一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建议就摆上了市领导的案头,随后被大量吸收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中。
如今,委员们的建议更成为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之谈。今年4月2日,苏州召开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大会。市委副书记陈振一在会上说:“苏州城乡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包括,基本建立了规划融合机制,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耕地保护机制,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526个省级生态村。”
同样是在2006年,针对城乡居民差距扩大、农户间收入差距显著拉大等问题,苏州市政协围绕农民增收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扶持农民创业就业等对策。此后,市政协持续关注农民增收问题,并在2008年报送了主席会议建议案《关于扩大农民资产投资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如今,苏州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强村富民之路。这条路正是当年市政协的建议路线。在这条路上,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1.93:1,为全国差距最小地区之一。
农村硬件设施建好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这就是城乡一体发展了吗?不。苏州市政协意识到,要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离不开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软”实力建设。
2009年,苏州出现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情况。市政协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召开主席会议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专题协商,提出尽快出台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师资建设统筹等建议。
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建议,迅速出台文件,要求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推到城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使全市教育均衡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2012年,苏州被确定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
2011年,苏州市政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建议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与居民医疗保险的并轨。随后,苏州市医保并轨工作逐步展开。2012年底,苏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面并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苏州进行了区划调整。这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市政协主席高雪坤认为,城郊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板块,实现城乡城郊发展无缝对接,是城乡一体化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城郊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决定用半年时间,在全市开展“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小区环境、违法建设”等为重点的四大整治活动,努力把城乡面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倾情城乡发展,共绘一体美景。苏州市政协必将持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事业,让发展的道路更清晰,步伐更稳健。
实习编辑:陈小义 责任编辑:陈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