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以房养老遇三大难题 倒按揭年限难送终

2013-07-17 08:01:2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李媛

2007年试推行如今悄然终止存产权年限传统观念等问题

城乡统筹网讯:当胡润研究院第一次将个人资产达600万元作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门槛时,发布会场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因为在上海,600万元大概可以折合成两套市区的房子,但即便拥有两套上海市区的房子,也并不一定就是人们固有印象里的所谓有钱人。一个尴尬而无奈的现实是,不少因房改东风而在上海市区拥有一套老公房的中老年居民,看似坐拥几百万的资产,却未必有太多的现金收入,正所谓有房富人,现金穷人,随着物价日渐上涨,这些人的养老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以房养老就成了一条看上去很美的解决路径。早在2007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曾试推过以房养老模式,然而数年过去,申请成功者寥寥无几,这项养老新举措也不得不悄然停止。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在一个座谈会上表示,真正符合条件的老年申请者很少,一是房产非老年人独立自有,二是子女有分歧意见,三是家产传后的传统观念最后占了上风。

难题一:倒按揭年限难送终

上海2007年推出的以房自助养老模式,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由公积金管理中心再将房屋返租给老人,出售房屋所得款项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业内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倒按揭

自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真正的倒按揭。老年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在一定年限内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相当于金融机构通过按月付款的方式,购买了房屋产权。一些银行也在上海进行了相关尝试。

不过,两种办法都不太受欢迎。一方面,除了“70年产权这一绕不开的问题,房价波动和物价指数的影响也加大了以房养老政策的实施难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持有房屋的老年人并不认可这些模式。

70岁的刘阿婆觉得,以房养老这个办法很不现实,我和老伴就只有一套房子,是要自己拿来住的。如果卖了,万一将来有什么意外,我们岂不是要住到街上去了?刘阿婆的老伴则认为,老两口身体都还不错,而银行倒按揭的年限,不一定能给自己和老伴养老送终。

难题二:房屋产权不独立

快要迈入60 大关的赵伯伯是返沪知青,在一个小区当保安,面对以房养老这个话题,他有另一种烦恼,我这个人算运气不错,买房子比较早,当初房价也不是很贵。可我儿子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结婚的时候,自己买不起房,我们老两口也没办法帮他多少钱,现在儿子媳妇孙女都跟我们住一起。我出来打工也是为了多赚点钱,多少贴补一下我儿子,还说什么以房养老啊。

专家表示,以房养老要实现,需要3个条件。首先,老年人拥有对房子的产权,才能有出租或者抵押房屋的权利;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使得房屋的出租或者抵押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再次,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适中。

而这些条件中,除了第一条,赵伯伯都不符合。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他们的房产与子女共有,而子女往往也不赞成,因此,以房养老对他们来说,就更加遥不可及。

难题三:房子就是要给子女的

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陆家嘴附近,分布着众多老公房组成的小区,这些小区中,随处可见鹤发鸡皮含饴弄孙的老年人。炎热的夏天夜晚,这些老年人常常会聚集在小区中活动区域的长椅上,一边摇着扇子,一边闲谈。听到记者抛出的以房养老的问题,多数老人的表情就好像是看到了天外来客。

房子就是要留给子女的……”“哪有不给自己子女反倒把房子卖掉的啊……”一位阿叔告诉记者,养老不止是钱的问题,我钱不多,也够用了。我更希望的是儿子女儿对我好,常来看看我,现在他们都对我很好啊。如果我弄一个什么以房养老,估计也不会拿到很多钱吧,倒让子女多心,影响亲情了。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