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龟鳖养殖走出温室回归生态 养殖环保效益高

2014-09-05 14:06:58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在天台养殖龟鳖,不仅实现了空间利用最大化,还生态环保效益高,正逐渐被农户认可和采用。

通过在天台等建立生态养殖基地,不但保证了龟苗孵化率,还使其外观、品质样样都走在行业前列,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广。

自家天台划分成一个个水槽,水槽间种植瓜果蔬菜,水槽里养殖各类龟鳖,既怡情增收,又生态环保,经济效益还高……目前,这种生态科学的龟鳖养殖模式,在广州市博景生态养殖园专业合作社推广下,有望在钟落潭镇长腰岭村第四经济社全面铺开。

在该合作社社长庾树平牵头下,区别于传统温室养殖,这套适用于自家天台等的生态养殖模式,正逐渐被农户认可和采用,有的农户拟以此为依托,发展生态观光养殖。

生态养殖环保效益高 外观品质走在同行前

记者了解到,庾树平利用科学生态的养殖方法,巧妙营造适合龟鳖生长的生态循环链,不但保证了龟苗的孵化率,还使其外观、品质样样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头。

在庾树平自家的龟鳖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只有几十平方米大小的传统天台,被划分为了一格一格的水槽,每格水槽之间的隔离带上,栽种了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石金钱龟、亚洲巨龟、非洲陆龟等,时不时从水槽里探出脑袋,沐浴阳光。

“这么设计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给龟营造纯生态的养殖环境,另一方面是在自家天台种植瓜果蔬菜,既能增加农户额外收益,又能起到遮阴避暑作用,两全其美。”庾树平一边向记者介绍其生态养殖模式,一边抓起一只中华龟,展示纹路清晰的花纹。

庾树平告诉记者,龟越是健康,其花色和纹路就越清晰,经济价值也越大。夏末秋初,正是龟鳖幼苗出产率最高的时节,一天最多有200多只龟苗出壳。幼龟养殖一段时间后,会“搬家”到养殖基地的生态池塘“居住”,自由成长。

这种生态养殖的龟鳖以其优良品质,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自然也高。

农户逐渐认可并采用 拟发展生态观光养殖

今年6月,广州市博景生态龟鳖养殖园专业合作社成立,目前已吸纳社员35户,其中不乏正试图从裘皮产业转向龟鳖养殖业发展的农户。在庾树平的牵头下,有别于传统龟鳖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正逐渐被农户所认可和采用。

沈月英便是合作社成立后第一批加入的社员之一。她告诉记者,她和丈夫2008年开始养殖龟鳖,短短三四年间,她家月收入便从原来的几百元,一跃升至两万元,全家人喜出望外。“养龟前,家里没有固定收入,日子特别难熬,连起步资金都是外借的。”

现在,沈月英夫妇在筹划模拟庾树平的生态养殖方法,以生态科学养殖为依托,发展生态观光养殖,最大限度地挖掘龟鳖养殖的经济价值和上升空间。

同样来自长腰岭村第四经济社的村民朱凤琼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正在商量加入合作社从事龟鳖养殖相关事宜,希望能借助合作社平台,像村里的大多龟鳖养殖户一样实现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村民如此高的龟鳖养殖热情,离不开庾树平的带动指引。村里不少有意向但却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户也能从他这里拿到龟苗养殖,收成时只需将龟苗购置成本返还即可,不收取额外费用。对此,庾树平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家乡,带动乡亲们致富。

编辑:沈念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