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后的红肉苹果
“看着这一个个刚冒头的小家伙,别提心里那甜滋味。”竹园镇草坪村支书李永宪漫步在红肉苹果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草坪村曾在2014年“8.31”特大洪涝灾害中遭受沉重打击,部分地域沉降最高达50米左右,这些沉降区域的不稳定性,给靠山吃饭的村民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恢复生产,是摆在村支两委面前最现实的需要,在李永宪的带领下,他与村支两委一班人经过多次激烈的探讨,决定外出考察适宜当地特殊条件、特殊环境的种植业。
“我们知道,如果继续在沉降区种植传统作物,是否有收获我们不敢保证以外,还可能承担地质不稳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在外出考察时,锁定了以种果树来保护水土,稳定地质的目标。”据李永宪介绍,他们组织一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寻遍山东、陕西、浙江等地,终于找到一种市场稀缺,易成活,效益高的山东红肉苹果。
红肉苹果由瑞士水果种植家马库斯科波特培育而成,易于栽培管理,果实形似番茄,味道甜美,富含抗氧化物,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马库斯特科波为此苹果取名为红色之爱。这种苹果一般在九月中下旬成熟,成熟的果实果皮全面玫瑰红色,富有光泽,其果肉到果核也是呈玫瑰红色,果实切后不变色,无论烹饪还是榨汁,色彩都保持鲜红,还可以从中提取红色花青素用于食品加工产业。红肉苹果的果肉细密硬脆、汁多,具有浓郁的香味,口感极佳,耐储运。果肉含有很高的抗氧化物质,其果树还具有一定的美化环境、观赏价值,是林果兼优品种。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红肉苹果是近几年才从国外引进到内地种植的,它除了对光照、雨水、海拔有部分要求外,对霜冻期也有部分要求,经过气候条件比对,恰好我们村儿的条件对上了它生长所需的一切条件。”李永宪兴奋地带着考察成果回到村上,经过规划,在沉降区上划出约100亩的土地作为基地进行试种,请来该方面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从土地整治,到幼苗栽植,再到小株整枝、施肥、除草等等方面,深入考察,总算掌握了一套种植技术。
“到了第二年,从成活率和树苗的长势情况来看,都达到了专家给我们讲的预期目的,也有了收获,而且口感极好。于是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或是自已种植入合作社销售的方式进行推动发展,至现在全村已发展到500多亩果林。”李永宪说,至今已是三年有余,500亩的规模在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当政府了解到该产业的发展潜力后,投入100万元对沉降区进行修复整治,并顺带修好了产业路和引水渠,进一步强化该产业基本设施条件保障。
据该村25社种植户刘碧清讲,在考察中他了解到,红肉苹果丰产期从第五年开始,最低可保障15年的产出期,亩产可达300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70元/公斤计算,亩纯收入保底可有70000万元左右收入,管护得当收入会更高。
“这就是致富的希望,未来的日子,我守着它们就够了。”刘碧清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