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红薯深加工 粉丝变成“金”

2017-12-25 11:44:42
筛面。通讯员 张益明 摄
勾芡。通讯员 张益明 摄
揉面。通讯员 张益明 摄
漏粉。通讯员 张益明 摄
晾晒。通讯员 张益明 摄

华龙网12月25日6时05分讯(通讯员 张益明)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科技示范户杨胜超的院子里,一根根竹杆上挂着刚刚漏出来的粉丝,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透亮。

大坪村盛产红薯,是远近闻名的“红薯村”。今年,杨胜超在黔江区农学会技术员的指导下,利用玉米地套种了10余亩红薯,收获红薯1.4万斤,加工红薯粉近2000斤。

“随着时代的进步,粉条加工大多已由机械完成,但采用这种原始手工艺生产的‘笨’粉条口感好,久煮不断,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杨胜超说,一到红薯粉丝加工的时候,不仅是全家出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都纷纷前来帮忙,土家大院成了晒粉场。

杨胜超今年45岁,从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红薯粉丝,这一做就是30年。他介绍,制作的红薯粉丝要经过碎面、筛面、勾芡、揉面、拍瓢、漏粉、出锅、清洗、晾晒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把好关才能做出好的粉丝。

据了解,红薯粉丝是粗粮制品,经常食用有利于营养均衡,增进肠道蠕动,是土家村民招待客人的主要菜式之一。

“红薯经过深加工打成粉,然后将晒干的红薯粉制作成粉丝,以市场价卖出大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杨胜超说,原本红薯售价很便宜,加工成粉丝后售价翻倍,红薯粉丝变成了“金条”,有力地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