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协作重庆工作组紧扣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主线,以东西部协作资金为重要支撑,在奉节县白帝镇落地实施鲁渝协作农文旅融合示范园(石庙村)等关键项目,借力山东精品旅游促进会平台,打造“渝东北·云上三峡” 精品主题线路,融合诗词文化、峡谷观光、脐橙采摘等元素,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石庙村精品民宿,联动大坝村特色脐橙产业。2024年,游客同比增长8倍达16.13万人次,石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6万元,大坝村脐橙年产值1.8亿元,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白帝城
案例背景
奉节县白帝镇地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要地,坐拥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与三峡之巅4A景区两大优质旅游资源,同时具有“全球八大脐橙特产生态区”“中国优质脐橙核心产区”的产业优势和“中华诗城”文化名片,具备农文旅资源三重禀赋。然而,过去资源开发分散,产业聚合效应不足,价值转化能力较弱。山东省、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工作部署,大力挖掘奉节县农文旅资源,投入16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实施了白帝镇鲁渝协作农文旅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同时,依托山东精品旅游促进会平台,助力乡村农文旅路线升级、农文旅特色乡村引流,开展“乘渝厦高铁 享鲁渝新风’暨精品主题线路推介,将东西协作红利转化为强村富民实效。
做法与成效
全域统筹,绘就“山水白帝”新蓝图。一是铸生态“底色”。围绕白帝镇“赤甲山闾阎缭绕,草堂湖青萝碧玉”核心景观,工作组深入调研、精准规划,将散落的生态瑰宝“串珠成链”,将层叠如浪的橙园与蜿蜒似带的步道“+”成田园画廊,将错落有致的景观节点与依山傍水的村落“+”成诗意栖居,让原本各自生辉的自然禀赋在联动中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通过生态资源的联动互补,成功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产业“价值”。二是锻产业“特色”。聚焦脐橙核心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从“初级种植”向“全链增值”跨越。以脐橙为纽带活化农文旅资源,培育“橙园火锅”“橙子酒店”等特色IP,串联采摘园、橙香民宿与诗歌工坊。积极对接东部资源,制定农产品需求与销售“两张清单”,促成滨州精品旅游促进会与大坝特色乡村结对共建战略协议,建成奉节脐橙山东直采基地,近五年累计向山东销售脐橙7.5万吨、销售额达6.8亿元,推动“小特产”成“大产业”。三是强服务“亮色”。升级配套设施,新增停车位93个、旅游厕所2处、环保设施15套,场镇餐饮住宿企业扩容至30家。优化旅游服务,组建保洁、保畅、引导、应急四支专业队伍。打造鲁渝协作农旅融合示范点,实施改房子、改庭院、改环境“三改”行动,打造鹿啃吐民宿群,培育特色民宿38户,形成“小院家”集群,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
▲白帝镇山巅小院一角
点线联动,激活“要素融合”新动力。一是思维活化。确立“田园变乐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的发展方向,孕育兼具巴渝味、三峡情、奉节范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三变改革+东西部协作”路径,采用“合股联营”模式盘活“两闲四荒”资源38亩,打造瞿塘漫屋、瞿塘灶屋等融合项目,有效激活沉睡资源。二是资源活用。构建“一湖(环草堂湖)、一心(研学中心)、一园(母本园)、一滩(生态草滩)、两街(内街、临湖外街)、六巷(草堂、白沙、诗橙、浣花、古韵、品橙)”空间框架,支持培育草坪婚庆、湖边烤羊、江陵炭烧等特色业态,让分散资源在系统规划中聚合成势;深挖旱八阵、水八阵等文化IP价值,引入先进运营理念赋能民宿产业,推动其向精细化、品质化、品牌化跃升。三是业态重塑。利用鲁渝协作资金,扶持37户村民改造闲置农房,打造“峡江人家”农家乐集群,开发特色菜品和土特产。策划推出“太白鸟道”徒步等3条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夔门红叶登山季、三峡之巅徒步挑战赛等活动,实施“山东人免费游奉节”等优惠政策。2024年接待徒步游客16.13万人次,同比增长8倍,农旅吸引力显著提升。

▲大坝村
精准发力,构建“多元聚合”新格局。一是文化赋能,以文塑旅。融合本土文化与山东文化元素,举办诗歌节、艺术展、采摘节、村厨大赛等系列活动,构建多元文化体验场景。通过打造打造兼具“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的沉浸场景,让游客深度感知诗词文化魅力,有效提升旅游品牌吸引力。二是农旅相约,以农促旅。借鉴滨州“土地托管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组建3个专业合作社,发展葡萄采摘园1100亩,年产值达2400万元。深入挖掘“白帝味道”饮食文化,研发推出“杜甫鸡”等十二道特色乡味,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三是利益联结,强村兴业。创新推行“组织共建、决策共商、资源共享、资金共筹、村居共股、成果共享”的“六共”机制,组建农旅融合发展公司,建成特色民宿22家,打造“围炉煮茶”“吊炉火锅”“屋顶酒吧”等场景IP。2024年石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6万元,直接带动53户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强村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三峡之巅
经验启示
强化跨区域协作,“借外力”激活赋能引擎。鲁渝协作是奉节县白帝镇打破地域发展壁垒、加速农文旅融合的关键突破口。通过精准对接东部优势资源,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项目,引入先进技术与专业人才,形成“资金+技术+人才”三位一体赋能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欠发达地区产业跃迁提供了可复制的协作模式。
锚定本地特色,“挖内力”构筑竞争优势。立足资源禀赋是农文旅融合避免同质化、形成核心吸引力的根本前提。深度挖掘“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特色产业”三重禀赋,以白帝城、瞿塘峡等为依托,以脐橙产业为根基,创新打造“橙园火锅”“脐橙采摘研学”等沉浸式农文旅项目,将脐橙从“农产品”延伸至“文旅体验符号”,既凸显地域辨识度,又提升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证明“立足本地、做足特色”是农文旅融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力”破解资源瓶颈。体制机制创新是盘活闲置资源、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抓手。探索“三变改革+东西部协作”创新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荒坡林地等资源转化为文旅资产,通过协作资金入股、企业合作运营等方式引入市场主体,既解决“资源闲置”与“资金短缺”的双重难题,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资源型地区破解农文旅发展瓶颈提供了制度创新样本。
构建利益联结,“聚合力”共享发展成果。利益联结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现“产业兴农”的重要保障。以“六共”利益联结机制与强村公司为载体,让村民从“旁观者”变“受益者”,既保障了村集体与村民的合法权益,又增强了群众对农文旅产业的认同感与参与度,为实现“产业富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利益分配范式。
文/图 乔伟 朱召阳 康世杰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