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萌
“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在重庆市涪陵区义和街道镇安社区,90后青年黎萌让这句流传川渝的民谚照进现实。如今,他创办的重庆市涪陵区昌牧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肉兔8~10万只,带动上百农户增收,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涪陵区农广校在他创业成长路上的悉心培育与鼎力支持。
返乡创业:从城市白领到乡村“养兔人”
2015年,从重庆工程学院后期制作专业毕业的黎萌,在重庆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摄影工作室,订单不断,事业前景一片光明。但生于养殖世家的他,始终对家乡的土地和畜牧业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彼时父辈的生猪养殖事业因严格的环评要求陷入瓶颈,看着家乡亟待发展的农业,黎萌心里萌生了为家乡找新出路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基层志愿者,亲眼见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后,返乡创业的念头愈发坚定。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在兔场指导工作
“兔子繁殖快、周期短、投资少,川渝地区又是兔肉消费大区,搞肉兔养殖肯定有市场!”经过多方考察,黎萌不顾身边人的劝阻,2017年毅然关闭摄影工作室,贷款引进400只伊拉种兔,满怀憧憬地当起了 “兔老板”。可他没料到,养殖远非“喂饱就行”那么简单。缺乏经验的他,仅凭一腔热情养兔,首批400只兔子短短30天就死亡40%;不服输的他又咬牙购入200只,加上之前幸存的,最终共有350只存活。深夜的养殖场里,看着一只只僵冷的兔子,黎萌又心疼又迷茫,甚至忍不住怀疑:“难道我真的选错了路?”
技术破局:农广校助力科学养殖,效益倍增
就在黎萌陷入困境之际,涪陵区农广校的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他的情况,主动向他伸出了援手。“当时农广校的老师听说我的遭遇后,专门来到养殖场,帮我分析兔子死亡的原因。他们一眼就看出,是因为养殖环境简陋、通风条件差诱发了呼吸道疾病,再加上养殖场周边噪声过大,导致兔子应激死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黎萌至今心怀感激。涪陵区农广校不仅为他指出了问题所在,还邀请他参加学校举办的肉兔养殖技术培训班。
在培训班里,黎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从肉兔的品种选择、饲料配比,到疾病防控、繁育技术,农广校的专家老师们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技术,学校还组织大家前往优秀养殖基地实地观摩学习,手把手教学实操技巧。“以前我都是凭感觉养兔,参加培训后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比如母兔的繁育周期、仔兔的保温温度,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养殖的成败。”黎萌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知识点,课后还经常主动联系老师请教问题,很快就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方法。
▲黎萌的养兔事业得到了他妈妈(左)的大力支持
凭借从农广校学到的技术,黎萌对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改造。他按照规范搭建兔舍,安装通风和温控设备,优化饲料配方,加强日常消毒管理。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幸存的350只种兔逐渐恢复活力,繁殖数量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和仔兔成活率,黎萌又在农广校的推荐下,参加了重庆市现代青年农场主(养殖)高素质农民培训。在这次培训中,人工授精技术让他眼前一亮。
“人工授精技术能有效提高种兔的利用率和仔兔的成活率,是肉兔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训结束后,黎萌带着学到的人工授精技术回到养殖场,反复进行试验操作。农广校的专家也多次上门指导,帮他解决技术难题。经过不懈努力,黎萌不仅熟练掌握了人工授精技术,还将这项技术传授给养殖场的工人。从此,昌牧养殖有限公司的仔兔成活率大幅提升至90%以上,一只肉兔从出生到出栏的时间缩短至70天,均重可达2.5千克,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如何实现生态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黎萌面临的新课题。涪陵农广校在得知他的困惑后,及时为他提供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并组织他学习生态农业相关技术。黎萌深受启发,引入自动刮粪设备,解决了传统养殖的污染问题;将堆积发酵后的兔粪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花卉苗木和果树,形成了“兔粪施肥—苗木生长—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模式。如今,走进昌牧养殖场,不仅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兔笼和活泼可爱的肉兔,还能看到兔舍旁郁郁葱葱的苗圃,一幅生态农业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在涪陵农广校的持续培育下,黎萌的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他的养殖场年出栏肉兔已达4万余只,产值超200万元,公司还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同年9月,黎萌获评涪陵区致富带头人、义和街道先进能人。2024年3月,公司创新的《一种基于抹黑方式饲养肉兔的养殖舍》还获得了发明专利。
带动共富:小兔子撬动大产业,乡村振兴有新路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在黎萌看来,是家乡的土地和农广校的培育让他实现了创业梦想,他理应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在涪陵农广校的倡导和支持下,黎萌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周边农户发展肉兔养殖。
▲标准化的肉兔养殖车间
他主动向政府申请,为村里的脱贫户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的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从兔舍搭建到疾病防控的各个环节,这些培训课程的很多教材和课件,都是由涪陵农广校提供的。对于有养殖意愿但缺乏资金的农户,黎萌以低价为他们提供优质种兔,并承诺以市场价收购成兔,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庄子村的脱贫户舒大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黎萌的帮助下,舒大爷掌握了肉兔养殖技术,年出栏肉兔达1000只,年收入超过5万元,成功消除了返贫风险。
为了让更多农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黎萌还在涪陵农广校的协助下,定期组织养殖经验交流会,邀请农广校的专家现场答疑解惑。镇安社区的张明华在他的带动下,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兔场;巴南区的张大姐夫妇更是投入45万元,筹建了月出栏2500~3000只的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在黎萌的直接或间接带动下,义和街道已崛起养兔大户2户、小散户10余户,受他产业链辐射走上养兔路的养殖户已超过20家。
▲兔粉发酵后成为优质有机肥
如今,黎萌的目光早已不止于眼前的养殖事业。他开始规划更长远的蓝图:扩大养殖规模,引入智能喂料、智能温控、兔兔智慧管理平台等数智化养殖手段,搭建“一兔一码”数据库,实现兔子生命周期的全程监测;打造“兔文化主题公园”,将肉兔养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提升产业附加值;成立农民田间学校,定期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带领大家抱团发展,让“兔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从摄影工作室老板到“兔司令”,再到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致富带头人,黎萌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扎根乡村、脚踏实地,新时代青年同样能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文/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傅凤仙 张龙云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