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佑
“投资农业产业,光有情怀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具备市场思维和扎实的种植、养殖专业知识。”7月9日,在谈及多年来深耕农业的体会时,重庆市丰都县许明寺镇古家山村共富农场负责人蒋佳佑感慨颇深。当日,丰都县城气温达到35℃,但坐落于古家山村的共富农场却凉爽宜人,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雅致惬意的休闲农家乐,再加上正值采摘期的梨园,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流连忘返。
这片充满生机的农场,正是蒋佳佑长期经营农业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他秉持“共融、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打造新农人共富农场为抓手,创新采用“1+5+N”运营模式,构建起涵盖种植养殖、休闲文旅、养生养老、生产加工及营销配送的商业循环生态链。如今,农场年产值近1000万元,常年吸纳周边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农忙时节每日务工人数更是突破50人,还带动了一批村民申报成为“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奋进乐章。
代码世界里孕育农业初心
1972年出生的蒋佳佑是幸运的,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重庆机器制造学校(现重庆工业大学),学习财务会计专业。
“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对经营有着浓厚的兴趣。”蒋佳佑向记者透露了大学期间的兴趣爱好,专科毕业后,他又连读本科,专攻国际贸易学,并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
▲蒋佳佑向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介绍梨园的建设情况
1997年,走出大学校门的蒋佳佑,被分配到大足县(现大足区)乡镇企业投资公司工作,担任总出纳,接触了大量企业经管方面的事务。蒋佳佑由于做事认真,办事踏实,又谦虚好学,不久就被提拔为公司办公室主任。
那时,正是改革开放活力倍增的重要时期,“下海经商”成为许多人向往的方向。蒋佳佑坦言,自己的心始终系在所学的专业和计算机上。在那个年代,会使用计算机的人不多,能够编写程序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于是,他毅然辞去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开始尝试为一些单位和企业编写程序,没想到广受客户欢迎。
2004年,蒋佳佑成立了重庆香山软件有限公司,专门为企业编写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软件,不仅发挥了自己专长,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随着业务的日益扩大,蒋佳佑已不满足只在重庆发展。2010年,他来到深圳,成立了深圳快三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的发展,深圳的速度,对软件编程需求量极大。在这里,蒋佳佑不仅壮大了公司实力,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他后来的发展积累了财富。
“之前给国企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时,我在编程过程中接触到了大量农业领域的实际情况,越了解就越发现,农业前景无限。”蒋佳佑回忆道。也正是这份触动,让他萌生了投资农业的念头,一个投身农业、深耕田间的梦想,也在此时悄然扎下了根。
在发展农业中的曲折探索
“投资农业,不只是为了圆自己多年来关于农业的梦想,更是想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田间地头,看看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蒋佳佑谈及最初的选择时,眼神里仍有当年的热忱。那时的他一边经营电脑公司,一边四处寻访适合投资农业的地方。
2011年,蒋佳佑把目光投向了大足——这个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一来有朋友推荐,二来对大足比较熟悉。”就这样,他带着期待回到大足,正式开启农业创业之路。
▲蒋佳佑正在直播带货
起初,他计划投入200万到500万元建一座养殖场,想着“先从小规模试试水”。可真正动起来才发现,农业的“启动成本”远超想象:修路、平整土地、搭建基础设施……几百万元很快就见了底。“那点钱在农业里,真的是杯水车薪。”蒋佳佑后来回忆时,语气里带着对现实的感慨。
不甘心就此停步,他陆续追加投资,从2000万元加到4000万元。这一次,他租下2000亩土地,栽种了经济作物,新挖了养鱼池,引进了鸡、鸭、猪种苗,农场的规模一下子铺开了,想靠“大投入”打出一片新天地。可农业的风险从来不会因为投入多就格外“留情”。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让刚出栏的鸡群损失大半。没过多久,禽流感又接踵而至,养殖场彻底陷入绝境。几年心血付诸东流,蒋佳佑的第一次农业投资,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给我的教训,比任何书本都深刻。”他说:“一是太自信了,对农业的复杂性没吃透就盲目上项目,以为懂点管理就能搞好。二是没明白农业项目和科技公司的区别,农业得看天吃饭,因地制宜,不能完全按企业那套流程来管理。三是最关键的是没盯住市场,总想着‘什么都搞’,贪大求全,结果不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产品自然走不出去。”
2014年,蒋佳佑选择了“认输”。他果断止损,正式宣告这次农业投资失败。虽有不甘,但这段经历,成了他后来重新出发时最宝贵的经验。
用匠心建设共富共享农场
▲蒋佳佑养殖的土香鸡场
“我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犟劲。”蒋佳佑向记者坦言,第一次农业投资折戟后,他便踏上了全国调研学习的征程。从东北的生态农场到南方的特色种植基地,他一路走访考察,虚心向成功的农业经营者讨教经验,潜心钻研不同模式的运营逻辑与风险应对策略。
历经近4年的学习调研,蒋佳佑不仅积累了扎实的农业投资专业知识,更深刻悟出了农业投资的真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扎根土地。他坚信,农业项目不应追求“大而全”,而要深耕“小而美”,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布局产业。
为精准把握市场脉搏,2017年底,蒋佳佑试水生鲜食品生意,主营鸡鸭鱼肉等食材。在日常经营中,他敏锐发现,消费者对养生类食品情有独钟,土鸡肉、土鸡蛋、菌类等产品尤其受欢迎。这一发现让他豁然开朗,农业产业应当走“农旅结合的康养休闲之路”。
蒋佳佑的妻子温海燕,是丰都县许明寺镇古家山村人。2022年底,这位古家山村的“女婿”从重庆主城来到妻子的家乡,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满眼的青山绿水,让他沉醉其中。
在古家山村走访时,蒋佳佑得知村里有一片梨园因管理粗放常年亏损,原经营者正打算转让。“这不正是实践‘农旅结合康养休闲’理念的好地方?”他眼前一亮,当即决定接手。
接过梨园后,蒋佳佑重新规划布局,提出“分步实施、逐个突破”的发展思路。他先硬化了进出梨园的道路,建起了工作用房。然后邀请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对梨园土壤进行pH值检测,系统论证古家山村适合发展的种植养殖品类。
2023年,由重庆品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古家山村农场正式运营。同时,该农场得到政府的支持,有幸成了丰都“共富农场”中的一员,寄托着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初心。
如今的共富农场,已建成丛林穿越、产品展示交易区、露营基地、生态垂钓等多元业态。农场秉持“以营销配送为牵引、以特色产品销售为核心”的理念,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让新农人和周边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探索“1+5+N”共富新模式
“在农业项目运营中,我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持续充电不断更新经营思路。”蒋佳佑说。近年来,他先后参加了重庆市及丰都县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专题研修等培训。这些学习让他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精准把握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的内在规律。
基于古家山村的地理特质,蒋佳佑创新提出“1+5+N”运营发展模式:“1”指一个有机联动的商业生态体系;“5”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休闲文旅、养生养老、营销配送五大产业平台,各平台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形成循环共生、互促互进的商业闭环;“N”则代表众多创业者,通过共融共建、共管共享的协作机制,实现资源互补、利益联结,助力共同致富。同时,围绕“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产业、带得动发展”的目标,有效推动许明寺镇及周边乡镇、毗邻区县的农业经济实现稳健增长。
目前,农场养殖土珍猪、古乡鸡、黑香鸭、黑山兔、黑天鹅5类特色畜禽,种植黑番茄、黑油葵、黑花生、黑玉米、黑地瓜等5种特色作物,形成10个“黑字号”农产品矩阵。每逢时节,大批市民前来农场体验“十黑宴”、畅饮山泉水、参与开心农场劳作,同跳丰收舞、共唱致富歌、欣赏琴棋书画,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如今,蒋佳佑的核心团队已汇聚10余名骨干成员,并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他同时担任重庆菜大妈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品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贵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高管,还在重庆快三秒电脑有限公司、重庆皇旗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持股,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农业产业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以共富农场建设为抓手,吸引更多创业者和投资人携手参与,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提升丰都的区域辨识度与许明寺镇的新形象。”蒋佳佑表示,未来将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借助产学研销一体化的联动优势,描绘古家山村及更广阔乡村的美好发展新图景。
文/刘代荣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陶险峰 刘佳於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