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大力加强重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2025-09-23 12:49:46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文/朱宇雪 贾雪 倪崇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作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关键桥梁,承担着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命。重庆山地农业特征明显、产业类型多元,对农技推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重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专业结构不优、服务能力参差不齐、队伍稳定性不足、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率,亟须从人才引进、能力培育、作用发挥、人才留用和生态建设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构建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农技推广队伍。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强化基层队伍力量

一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制定乡镇农技推广岗位差异化人才引进政策,通过遴选、招录、定向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建立“需求清单”与“人才清单”双向对接机制,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年龄限制和开考比例限制,重点考察农业技术实操能力、本土适应性和服务意愿。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路径,依托市内涉农高校为特定区县定向培育农技人才,落实编制和待遇,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二是探索多元农技人才队伍补充机制。拓宽特聘人员渠道,支持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土专家”、“田秀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三支一扶”计划涉农毕业生、退休农业科技人员等群体公开招募特聘农技员,与在编人员结对开展服务。联合农科院与地方农技推广部门共建科技服务区域站,探索“1+1+N”(1个科研院校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N个经营主体)共建模式,柔性引进专家团队,通过技术顾问、项目合作等形式提供支持,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多元动力。

健全人才培育体系,提升队伍专业水平

一是建立农技人才本土化定向培养与就业机制。引导市内涉农高校围绕丘陵山区农业特色及农业主导产业类型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结构,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完善学生进入基层站点实习实践机制,强化校地协同育人,提升人才与基层岗位的匹配度,增强人才供给的精准性与实用性。

二是构建系统化继续教育体系。在全市层面制定更明确的农技员学历提升计划和扶持政策,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系统优化队伍学历结构。围绕全产业链服务目标,开展农技员跨领域培训,重点围绕绿色生产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设置培训内容,推动农技员由“单一技术型”向“全产业链服务型”转变,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三是完善“导师制”传帮带机制。在区县农技推广部门遴选一批工作积极主动、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农技推广专家担任导师,与青年技术员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带教计划和荣誉激励措施,系统推动技术传递和年轻人员实战能力提升,缓解队伍技术断层和人才衔接不畅问题,保障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人才使用机制,激发队伍创新活力

一是严格落实专业人员定岗定编管理。全面落实县乡两级农技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农技员以技术推广为主责,建立健全乡镇农技员职责清单,规范借调与兼职管理,减少行政类事务分摊,确保农技员主要精力用于下乡入户、田间指导和技术服务,提升岗位专业匹配度和服务实效。

二是组建以产业为导向的跨乡镇服务团队。支持乡镇农技员根据区域农业特色,如渝东北柑橘产业带、渝东南生态养殖区,跨单位、跨专业组建产业技术服务组,开展协同推广与集中指导,提供从生产技术、病害防治到产品营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区域重点产业的服务覆盖与质量。

健全基层留才举措,增强队伍稳定性

一是强化基层就业保障与激励。设置偏远乡镇岗位津贴,建立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业绩贡献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基层人员收入水平。完善优先推荐评优等激励政策,对表现优异、长期坚守一线的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引导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二是拓展基层农技人才职称晋升空间。深入落实《重庆市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农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办法》,完善基层农技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通过增设定向岗位、设置定向条件、畅通申报渠道、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等重点举措,打破基层农技员高级职称天花板,同时保障通过“定向评价”获得职称人员的待遇落实,进一步激发基层农技人才创新活力、提振他们扎根基层的热情。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升职业荣誉感

一是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宣传力度。组织主流媒体加大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知与支持力度。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成果的社会公开与推广效应。定期发布农业科技服务典型案例,系统总结和展示农技推广在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实际成效。举办“农业科技开放日”“农技服务体验周”等活动,增强社会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要性的直观感受,营造尊重农业科技、崇尚农村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朱宇雪 贾雪 倪崇硕 来源/重庆科技报 审核/刘辉

作者朱宇雪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贾雪、倪崇硕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助教。本文为重庆市科协、重庆市科技局科技智库调研课题“重庆市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4KXKT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