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退伍不褪色 是“新农人”也是“排头兵”

2025-09-15 11:38:09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文/方向 赵懿玺 特约通讯员 陈多香 冯

周鑫在采摘佛手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大足区金山镇3200亩佛手基地上。周鑫戴着草帽穿梭在果园里,指尖拂过金黄饱满的佛手果,像抚摸着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这果子不仅能入药,还能做成茶、酿出酒,更能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这位90后退役军人的话语里,藏着一个退伍兵扎根乡土、用佛手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故事——而大足区农广校的培育,正是让这只“头雁”振翅高飞的东风。

佛手基地一角

从“橄榄绿”到“泥土黄”:头雁初落田间

2020年冬天,刚从新疆某团退伍的周鑫,站在金山镇天河村的山坡上犯了难。父亲周康均种下的1700亩佛手苗刚冒新芽,却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没销路、缺资金的三重困境。这个曾在加勒万河谷为国戍边的战士,第一次尝到了比站岗更棘手的滋味:“3年挂果期,光土地流转和灌溉设施就投了2000多万,父亲累得直不起腰,我不能看着他的心血白费。”彼时的金山镇天河村,还是个没有主导产业的“空壳村”,佛手种植在整个大足区几乎空白。周鑫带着军人的韧劲啃下这块硬骨头:白天跟着父亲学修剪枝条,晚上在灯下研究《佛手栽培技术》;为了引进优质种苗,他三赴江浙碰壁后,硬是蹲在种植基地帮工半月,靠诚意换来关键的嫁接技术;为打通销路,他背着样品跑遍重庆的中药材市场,磨破了三双鞋。

2021年,大足区农广校特色经济作物班开班的消息传来,周鑫第一时间报了名。“课堂上老师讲的‘特色产业突围战’,让我明白光靠蛮干不行,得懂政策、会经营。”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从“农产品品牌建设”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从“产销对接技巧”到“三产融合模式”,这些知识像给佛手园浇上了营养液,让他看清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佛手

农广校“充电”:头雁练就硬翅膀

在多次参加大足区农广校的培训中,周鑫像海绵吸水般吸收知识。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况觅研究员讲授的“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让他恍然大悟:“原来佛手修剪要留3层主枝,施肥得用腐熟的有机肥,这些门道在课本上可没写得这么细!”

更让他振奋的是培训中的实地观摩。在铜梁区特色种植基地,看到人家把普通柑橘打造成“网红水果”,周鑫心里燃起火花:“佛手既能入药又能观赏,为啥不能搞深加工?”他在交流会上拉住同行追问,把“产品多元化”的思路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结业时,他带着满满3个笔记本的“干货”回乡,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佛手产业的新蓝图。

培训的效果很快显现。周鑫把学到的“绿色防控技术”用到基地,用诱虫板和生物农药替代传统杀虫剂,佛手果的优质品率从60%提升到85%;运用“新型经营模式”知识,他与“王老吉”签订定向供货协议,每年稳定输出200吨原料;借鉴“品牌营销”理念,他在2021年策划举办首届佛手文化节,吸引全国16省市文艺爱好者参与,让大足佛手一举成名。

“农广校不仅教技术,更教我们怎么当‘新农人’。”周鑫笑着展示他的培训结业证,旁边压着一张无人机操作证——这是他用培训学到的“智慧农业”知识,自费考取的新技能。如今,基地的800亩核心区已实现无人机巡检、智能灌溉,效率比传统种植提升3倍。

群雁齐飞:头雁领航富一方

“种3亩地的佛手,盛产期年收入3万,是种玉米的5倍!”这是周鑫常给乡亲们算的“致富账”。在他的带动下,金山镇佛手种植面积从1700亩扩展到5000余亩,形成西南地区较大的单体佛手基地。这背后,是农广校“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培育理念在落地生根。

周鑫把农广校的“传帮带”模式搬到了田间。他组建了一支由6名农广校学员组成的“技术小分队”,带着修剪刀和施肥手册,走村串户指导农户种植。70岁的脱贫户张福贵记得,去年佛手得了炭疽病,是周鑫带着队员连续三天蹲在果园里喷药防治,保住了全家的“救命果”。如今,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带动218人就业,其中11名退役军人像周鑫一样,在田间地头找到了新战场。

产业的翅膀越飞越硬。靠着培训习得的“产业链思维”,周鑫建起11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开发出1200元/千克的佛手茶、药用价值极高的佛手蒸馏液,让每亩地增收4000元;他还联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培育出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金佛手,2023年摆上盒马货架后,单果售价30元仍供不应求。2022年,鑫蕊琪公司产值达4224万元,昔日的“空壳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佛手村”。

部分佛手加工产品

“看,这是农广校的老师帮我们设计的品牌logo。”周鑫指着包装上“金山佛手”四个大字,眼里闪着光。如今,川渝佛手联盟成立,350户农户跟着他种佛手,8000亩产业带在渝蓉高速旁绵延展开,成为大足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

振翅高飞:头雁领航向远方

站在新建的佛手文化展示厅里,周鑫指着规划图给队员们打气:“下一步建中医药展览厅,搞研学旅游,让城里人来体验摘佛手、做香囊。”墙上的照片记录着成长轨迹:从最初的简易工棚到如今的标准化基地,从单一的干片销售到多元的产业链条,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追随。

大足区农广校的跟踪服务还在继续。前不久,大足区农广校的老师带着专家来基地指导,帮他们申报了“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认证。“农广校就像加油站,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加满油。”周鑫说,现在他也成了培训课上的“案例分享者”,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新学员听。

夕阳西下,佛手基地的路灯亮了起来,像一串珍珠镶嵌在田野间。周鑫拿起手机,给父亲发了条微信:“爸,今年新嫁接的金佛手挂果了,比预想的好。”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那是隔壁镇的农广校学员在作业——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头雁”正展翅高飞,带着乡亲们驶向共同富裕的远方。

重庆市大足区鑫蕊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周鑫 咨询电话:18523223381

文/方向 赵懿玺 特约通讯员 陈多香 冯琪

来源/农家科技2025年7月刊

审核/刘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