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服务领域的安全保障与老年人权益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2025年8月,重庆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牵头联合各主管部门,对辖区10个镇街内的8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12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了一次“地毯式”全覆盖监督检查。
民警走进养老机构开展检查
“以前各部门检查各有侧重,有些交叉领域的问题容易被忽视,现在联合检查就像给养老机构做‘全身CT’,哪怕是细小的安全隐患,也能被及时发现。”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对某民办养老院的检查中,公安部门通过检查登记台账,发现一名老人的家属联系方式已长期未更新,若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导致联系不畅,存在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同步核查时,发现该机构食材采购台账记录不全;消防部门则在现场排查中指出,机构疏散通道内堆放了清洁工具等杂物,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针对这些问题,联合行动小组当场向机构负责人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各部门的跟踪督办责任,要求在15日内完成全部整改并提交复查申请。这种“发现问题—分工督办—回头复查”的闭环监管机制,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兼顾了养老机构的实际运营需求,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了解老人情况
考虑到老年人的认知特点与接受习惯,高新区公安分局还在检查过程中同步开展“定制化”普法宣传:民警结合真实案例现场授课,用“以案释法”的方式拆解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的典型套路,让老人们直观感受风险。并联合志愿者编排“防骗情景剧”,生动演绎“免费体检推销假药”“冒充子女借钱”“高息养老项目”等常见诈骗场景,老人们在笑声中轻松掌握防骗技巧。
开展线下宣传
“以前住在家里时,总有人上门推销‘保健品’,说吃了能治百病,我差点就买了!现在听了民警的讲解,才知道那些都是骗人的套路!”民警授课结束后,某养老院82岁的王爷爷拉着民警的手感慨道。
“我们发现,单纯给老人讲法律条文,他们很难记住,必须用他们熟悉的‘唠家常’方式,才能把道理讲进心里。”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小王分享道。如今,这种“个性化”普法已在高新区成为常态——普法人员会根据老人的性格、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灵活调整讲解方式,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真正理解、有效防范。
此次联合监督检查还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领域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老人—家属—机构—部门”四方沟通机制,在每个养老机构显眼位置设立“意见箱”,由联合小组定期开箱收集老人及家属的诉求与建议,对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另一方面推行“养老服务质量公示”制度,定期通过官方平台向社会公开各养老机构的检查结果、投诉处理情况、老人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等信息,让养老服务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方便群众选择、监督。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未来,高新区公安分局将继续联合各部门织密跨部门联动的“安全防护网”,筑牢全链条监管的“风险防火墙”,全力为老年人打造安全、温暖、舒心的养老环境,让每一位老人的“夕阳红”都更加灿烂、幸福。(文/余安 图/高新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