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产教融合助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6-26 09:10:44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文/沈雕 郑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构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202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全市社会民生领域加快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围绕3大主导产业集群,组建1个国家级产教联合体、14个市级和产业园区产教联合体,以及2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增强了重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吸引力。在建设“六区一高地”背景下,重庆应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服务成渝地区区域发展、支撑重庆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产教融合治理新机制

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与产业资源的整合过程,也是机制创新的融合过程。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治理新机制,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融而不深”的问题。

一要完善治理框架。搭建“政府主导、四方联动”的治理框架:政府统筹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教育、产业、财税等政策资源,消除多头管理壁垒;明确四方职责,即政府规划保障要素供给,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对接供需,企业提供技术、岗位与实训资源,院校动态优化专业与培养方案;强化四方联动,通过联席会议、任务清单、联合考核等机制,落实“规划共商、资源共用、人才共育”理念,加快构建四方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

二要强化融通平台。构建产教融通平台,实现校企间专家人才、技术设备、培训、实习实训等供需信息共享;搭建涵盖学生实习、教师顶岗、园区办学、成果转化、课程资源等产教融合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校企合作项目的过程性监控,推进合作内容落地实施;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发布,优化学生、教师、产业园区数据导入流程,打造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新举措

校企合作是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

一是推进园区办学。依托园区布局院校、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提升院校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推动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比如,由两江新区和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联合打造的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两江校区紧邻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并落地与产业园紧密相关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为学校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灵活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学校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为两江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是推动“一院一园”建设。按照“一院一园”模式,推动学校与区县政府、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和区县支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平台协同共建、高层次人才入驻产业园区等措施,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优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校企联合投入机制,按比例分担成本与风险,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规则,设立校企联合研发基金,支持共性技术攻关。通过契约化约束与市场化激励,平衡校企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矛盾,形成可持续合作模式。

三、大力支持校企共建“五金”新基建

坚持质量为本,校企共同打造匹配需求的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引领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一是优化匹配需求金专业。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岗位,精准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群可按照企业规模,以“依靠头部企业、联合骨干企业、服务小微企业、对接专精特新企业”的思路,积极与各类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二是完善产教融合课程矩阵。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及四川院校,共同开发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与精品在线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创设校企多样化教学场景,构建校企多主体考核的评价体系。

三是强化产教协同新师资。持续完善“双师型”教师互兼互聘机制,创新企业人员聘用机制,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四是加强开发校企合作新教材。建立多方参与的教材开发机制,联合校企合作企业,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为载体,开发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操作手册、数字化教材。五是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新基地。立足重庆产业发展需求,与龙头企业共建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研究中心及智能化教学实训基地;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教融合基地打造为集“产学研转创”多功能于一体、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兼顾学生实践学习、教师实践锻炼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

文/沈雕 郑博 审核/刘辉

作者沈雕系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科研处处长,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郑博系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成员。本文为重庆市科技智库调研课题“重庆市卓越工程师队伍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4KXKT22)和“校企合作促进重庆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KXKT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