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近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消息,目前,重庆已培育出食农行业专精特新企业41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推动了我市“土特产”走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全力推动“舌尖上的美味”向多样化、时尚化、品牌化、高质化、精品化跃升,打造5000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集群。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4%。“重庆味道,为你而造”产业IP更加鲜明,特色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重庆在打造“土特产”上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重庆味道”呈现千滋百味的味觉体验。坚持以科技赋能,推动“味觉”创新,让“重庆味道”不仅有麻辣的浓烈,也有鲜香的清雅,千百种调味料调制出千滋百味的复合调味品,天南海北的“味觉”在这里呈现,成就着千百亿级产值的调味品产业。二是“重庆味道”把握时代脉搏,蕴含巴渝新风的人文情怀。重庆以文化、创意、设计赋能,近200个非遗老字号食品彰显着“重庆味道”底蕴,新时代重庆精神、巴渝文化、时尚创意在这里交汇,为消费者在多元化体验中提供多层次情绪价值。三是“重庆味道”聚力向新向上,筑牢渝派盛宴的安全底座。以数智化赋能促进标准提升、工艺优化,推动地方美食产业化蓬勃发展。同时,智改数转绿色化深入推进,智造能级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加强,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四是“重庆味道”厚植生态本底,奉献山水绿韵的美味佳肴。在重庆既能品鉴北纬29度的巴南银针,也能悦享海拔800米的酉阳茶油,还能回味大巴山南麓的城口老腊肉。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发挥国家战略叠加、城市规模、产业基础、交通枢纽、人文生态、创业成本、创新潜力“七大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标准引领,推动原料供应、味型研究、技术改造、包装设计、市场推广等产业链重点环节优化升级,打造美食产业化发展高地。
重点在三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发挥好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便捷条件,为各类型食品企业畅通“原料买全球,产品卖全球”的广阔市场。二是以两个食品类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1个食品类市级特色产业基地为重要载体,依托上下游协同加工能力,40余所高校的食农产业关联专业技能,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三是深入实施“渝跃行动”“新重庆引才计划”,加速人才会集,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健全完善“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创新创业团队和来渝企业提供周到服务。
来源/重庆科技报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