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的晨光里,趴在水泥地上的邹金志调整着呼吸。他的鞋尖轻轻点着地面,左手托枪的姿势像捧着易碎的瓷器——这是狙击手特有的“据枪预演”,这种精密感与他在处突现场把控风险的姿态如出一辙。即便此刻枪里没有子弹,仍要保持卧姿长达4、5小时的一动不动。邹金志曾在重庆市特警狙击手培训中获得第一的佳绩,是名副其实的“神枪手”。“说起来,在实战中并没有开过一枪。”这位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特警支队的狙击手有点不好意思,却又很是庆幸,“当真的需要狙击手在实战中扣动扳机时,那说明情况已经非常凶险。”他的庆幸源自于突发警情总能在先期及时处置,这背后是作为特警教官和处突力量的他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实践,而他的教学和处突秘诀,也离不开他作为狙击手的“静、稳、快”。
“狙击手”邹金志
“静”的淬炼:将狙击手的蛰伏化作城市安全的底色
这个从警七年的“95后”特警,总被同事称为“移动的战术教科书”,尽管他的从警生涯一直待在特警支队,但他却有着多重身份:狙击手、技战术教官和处突尖刀力量。
2018年入警后不久,邹金志就参加了全市的特警狙击手培训考核。彼时老教官都犯嘀咕:“这瘦巴巴的小个子,能扛得住潜伏大半天的罪?”
事实证明,他的“静”是刻在骨血里的。那年盛夏,为练“据枪稳定性”,他在靶场水泥地上一趴就是整个下午。重庆七八月的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烫,他后背的作训服能拧出水,肘部压在碎石子上,皮破了又结痂,结痂又被磨破。更煎熬的是“心理干扰”——教官会突然在靶场周围制造声响:犬吠、孩童嬉闹,甚至有人在他瞄准镜视野里晃动,而邹金志要做的,就是克服这一切干扰,“保持心率和镇静,熟悉弹道轨迹,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难的是在运动中快速找到点位,从高心率中恢复平静,进入狙击的状态,这是更高要求的‘静’。”
如今,这份“静”成了他带新特警的“秘密武器”。在特警训练场的“微缩战场”里,他会带着队员在超过40°C的高温中练习“静态观察”:两三小时不动,用肉眼找出模拟场景里的10余处异常;在模拟谈判现场,他让新警扮演“暴躁嫌疑人”,自己则坐在角落当“观察员”,用狙击手捕捉细节的敏锐记录对方的微表情变化。
“狙击手的厉害,不只在于扣动扳机的瞬间,在等待的每一秒。”这是邹金志常说的话。一次接到抓捕持有武器毒贩的任务,邹金志负责制定行动方案。他没有急着布置抓捕路线,而是带着队员在毒贩可能藏匿的出租屋外蹲守了六小时。“注意二楼窗户的反光频率”,他指着远处说,“每隔不到半分钟就会晃动一次,看上去里面有人在来回踱步,这是焦虑的表现。”最终,当突击组破门而入时,毒贩被邹金志提前标记的位置精准控制,根本没来得及掏出武器反抗。
刻苦训练练就处突尖兵
“稳”的博弈:在瞬息万变的警情中锻造确定性
作为支队年轻的战术教官,邹金志的训练课从不用“脚本”。他会把新警带到刚发生过警情的居民楼,在还留着脚印的楼道里还原事发现场;会让他们扮演情绪失控的持刀嫌疑人,在谈判专家的“唇枪舌剑”中演练应变。
某年夏天,在进山协助抓捕一名犯罪嫌疑人时,邹金志带着搜山小队在杂草从中搜寻一夜,顶着暑气、迎着蚊虫,即便是出动了无人机热成像,可嫌疑人始终没能露出马脚。寻至深夜,搜山小队的几名年轻特警都有些倦意,毕竟他们都是商圈巡逻的勤务中紧急抽调而来,搜山的强度也大。而邹金志不会放过在“实战中提升”的机会,“对啊,你们也疲倦了,嫌疑人跟警方玩‘猫鼠游戏’岂不是更累,何况他还是一个人。”邹金志告诉年轻的战友,如果嫌疑人这是要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休息,最好的掩体是什么?邹金志让大家“代入”嫌疑人的感受,很快锁定了山间随处可见的废弃木堆。顺着这个思路,第二天一早,在一处散落着多个矿泉水瓶的木堆前,特警队员顺利将藏身其中嫌疑人抓获。
“训练就是要让你们把‘万一’变成‘一定’。”邹金志拍着战友的肩说。更让同事佩服的是,每次处突前,他总能用狙击手的“风险预判法”提前排除隐患:比如在抓捕前检查突击路线上的玻璃是否松动,在谈判现场观察嫌疑人的鞋底磨损,充足的预案和超强的执行力,让每一次处突都平安、顺利。
开展商圈巡逻工作
“快”的密码:分钟级响应背后的365天准备
近年来,九龙坡公安推行警情快速响应的最小作战单元改革,作为有丰富处突经验的特警尖刀力量,邹金志成为了石桥铺片区冲锋车组的指挥使,在新的勤务要求下,邹金志围绕陈家坪汽车站、科园四路美食街等重点部门,指挥冲锋车组网格化巡逻,对突发警情第一时间处置。
“以前是‘哪里警情去哪里’,现在是‘网里有格、格中有我’。”邹金志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辖区数十个易发案点,围绕学校、医院、车站、美食街等点位,制作出处突的最佳路线图,这是一支更专注更专业的处置力量,“从前跑断腿,如今织成网。”邹金志指着墙上的辖区地图,红蓝两色的标注像血管般延伸,“每个网格都是我们的‘责任田’,群众的安全感,就藏在这快速响应的每一秒里。”
指挥调度最小作战单元
当晨光再次掠过靶场,邹金志的狙击镜里已装进整座城市的轮廓。这位从未在实战中开枪的神枪手,用“静”编织防护网,用“稳”化解危机点,用“快”跑赢生死线。正如他培训新的特警队员时说的那样:“特警的终极荣耀,不在于制服多少歹徒,而在于让多少危险消弭于未发之时。”在九龙坡的街巷阡陌中,这种“狙击手式”的守护,正化作最安心的晨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