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重庆市全面启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此次改革以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整合生产、供销、信用三大要素,探索出一条以农合联为纽带的农业农村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三位一体”改革的推进,不仅为重庆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国“三农”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推出南川区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的实践和成效。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在南川区,一场关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区级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与服务探索,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南川乡村振兴的新大门,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开。
高位统筹“三强化”,为农服务按下“快进键”
南川区的为农服务探索,始于高位统筹的引领。区政府将区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纳入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建立“双牵头+专班化”推进机制,由区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区长双牵头,统筹供销社、规资局、住建委等8个部门组建工作专班。6次专班调度会,下发《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清单》,明确重点任务,倒排工期,打表推进落实。这种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5年3月18日,南川区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现场
政策支持是项目建设的“助推器”。区委区政府统筹1100万元建设3800平方米的区级为农服务中心,同步引入城投集团等国企参与基础建设。实施“容缺审批+并联办理”机制,通过积极与区规资局、区征收中心等部门协调联动,促进用地预审时限压缩50%。这种高效的政策支持,让项目建设一路绿灯。
督导调度则是项目建设的“指挥棒”。实行“清单管理+定期调度”制度,定期向区委区政府报送项目建设进度,累计形成专项报告9份。4月10日,区委书记向业顺调研区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时强调,要立足三农需求,加快建设进度、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生产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为农服务综合体。这种精准的督导调度,让项目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资源整合“三步走”,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源于专班联动作战的推进。开展多轮科学论证选址,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选定西城街道长远社区2、5组为建设区,与周边产业园区、居民区形成15分钟交通圈。同步开展项目方案设计论证工作,通过传签形式报请区规委会审议。西城街道与长远社区协同发力,对土地丈量、构建筑物和安置人员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核并及时兑付。这种高效的联动作战,让项目落地生根。
强化施工监管是项目建设提速的关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协调电力、自来水公司提供用电、用水等要素保障,增加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进场作业。目前,土地已平整完毕,预计8月竣工,12月完成装修建设并投入使用。这种严格的施工监管,让项目建设安全高效。
多维服务矩阵的拓展应用场景,则是项目建设的“增值器”。区社聚焦“3+X”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产销对接、金融保险+数字农业、品牌培育等),设立农事服务大厅、农产品展示展销厅、共富活动区域和农特产品超市等功能区块,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一网调度”、服务需求“一站响应”。这种多元的服务矩阵,让项目建设更具价值。
服务集成“三创新”,为农服务打造“新样板”
生产筑基,创新模式促共赢。联合区农业农村委、电大进修校等单位,在水江等20余个乡镇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蔬菜标准化种植等专题培训87场次,培育现代化新农人170余名,组建28支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
2025年4月22日,南川区供销社在木凉镇云都寺村开展机抛秧作业
今年以来,在木凉镇云都寺村创新推行“供销社+村集体+农户”股权合作模式,解决农户种不了、大户种了不划算的问题,以“三保”机制推动小农生产向规模化转型。保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整合零散土地及撂荒地350亩,推行水稻规模化种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村集体与农户权益,按供销社、村集体、农户6:1:3股权分红,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保供销合作社“国家队”担当,提供涵盖“育、耕、种、防、收、售”等十项服务,构建“替农民种地、给农民打工”的全托管体系。同时,构建“多环节托管+单环节点单”双轨机制,提供“耕、种、防、收”三个及以上环节的“保姆式”服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1—2环节点单服务,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已接受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等各类托管及点单服务3700余单11.94万亩次。这种创新的生产模式,让农民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
供销畅行,助力农产品流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媒体矩阵宣传等方式强化品牌势能,建成农产品电商展销中心3个,打造慧居同城、方竹商城等农产品网销平台4个。依托“金佛山”品牌建设,区社联合商务委举办“南川区特产汇”供销集市2场次,组织全区34个镇街150余种特色农产品集中展销,线下依托东街“供销共富中心”设置金佛山方竹笋、南川米等特色产品专区,线上搭建“淘乡村”微信小程序与抖音直播双渠道营销平台,实现销售额超1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超200万元。这种畅通的供销渠道,让农产品真正走向了市场。
信用赋能,深化政银企合作。今年3月,区社组织召开金融活水润供销、政银企合筑振兴融资座谈会,区政府办、农业农村委、金融监管支局等多部门参与,共同促成6家金融机构与40家涉农企业“面对面”交流,现场为12家企业授信4265万元。同步联合市农担集团为全区500余家农合联会员建立“一户一档”信用档案,构建精准化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农合联会员融资对接成功率提升至50%,信贷审批周期平均缩短40%。这种有效的信用赋能,让涉农企业真正得到了实惠。
南川区的为农服务探索,是一场深刻的乡村振兴实践。通过高位统筹、资源整合、服务集成,南川区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未来,南川区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推进区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服务“三农”的崭新篇章。
文/韦华敏 图/罗川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