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夯实农资保供主渠道 护航春耕生产稳民心

2025-04-07 10:12:5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南川区供销社紧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坚持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依托农资经营体系优势,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农资保供工作。

一、坚持“早”字当头,下好春耕备战“先手棋”。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坚决扛起农资保供稳价的政治责任,多次召开会议对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2025年农资供应实施方案》、《2025年春季化肥应急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成立南川区供销社农资供应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全力做好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二是开展需求调查。坚持深入乡镇、社区开展市场调研,科学分析当地农业生产形势,提早做好化肥用药需求调查,密切跟踪价格走势和市场变化,有的放矢推进农资储备和投放工作。根据调查,南川区全年农资需求情况约28760吨,春耕生产期间需求情况约为19510吨。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用于春耕化肥储备贴息,同时积极主动推动与银行金融部门的业务合作,多措并举争取资金支持,通过自筹和授信贷款的方式,筹集500万元用于农资集采集配,保障了春耕化肥储备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干”托底,深挖春耕备耕“蓄水池”。一是组建保供联盟。民丰农资公司联合南岭农业、金农会农资公司、田又田生态农业等11家区内重点农资企业组建“农资保供联盟”,发挥渠道优势,依法依规经营,严禁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做好农资储、运、销等服务,全力保障全区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二是强化价格监测。加强与生产厂商对接,畅通农资供货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动态掌握农资价格,及时调整农资储备方案;在全区设立34个化肥价格监测点对市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做好化肥价格上涨应对预案,有序组织调度货源,避免市场出现主要农资品种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供应大幅波动的情况。三是是优化农资存储。从去年10月以来,利用冬季农资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提前谋划部署农资货源、开展淡储旺供,加大农资采购备货和联调联运力度,优化调整农资储备品种及结构,确保春耕期间农资化肥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不误农时。截至目前,全区系统储备的各类农资约占春耕需求量的65%左右。

三、坚持“严”字为纲,筑牢质量安全“防火墙”。一是优选进货渠道。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货,与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优品牌厂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农资品种全、服务优、质量可靠,让“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二是强化质量监控。严格农资质量管理,建立进货台账和可追溯机制,严格执行农资商品“三证”制度,加强对各农资经营环节的有效监管,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进入供销社经营网络。三是开展农资打假。配合农业农村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宣传活动,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劣质、渠道不明的农资流入市场;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优化农资结构,积极推荐有机化肥,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

四、坚持“优”字引领,跑出农资配送“加速度”。一是健全流通体系。建立“区级配送中心+镇街为农服务中心+村级农村综合服务社”的三级农资供应体系,健全覆盖广泛、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农资经营网络,依托1个区级配送中心,面向农资经营主体提供区域配送服务,终端市场覆盖34个乡镇(街道)121家农资经营网点并延伸到渝南黔北地区。二是优化农资配送。利用基层社为农服务中心、农资经营网点、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的网络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开展送肥下乡活动,采取电话预约、微信订货、送货上门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农资配送服务,送肥到村到户,直达田间地头,打通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保障农民用上“放心肥”“实惠种”。截至目前,全系统供应化肥8500吨、种子50吨、农药9吨、农膜56吨。三是开展农技服务。邀请泸天化农业技术专家举办农技知识培训,为农户讲授化肥科学使用方法、农资选购技巧、农作物种植技术等农技知识,惠及农户600余人次;依托农资连锁网点,利用乡镇赶场天,安排“庄稼医生”面向农民开展农作物种植关键技术讲解、防病治病用药、作物苗期管理等技术服务1500余次。围绕农作物生产等环节,大力开展农机耕地、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0万亩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今年粮食稳产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韦华敏 南川区供销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