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交巡警将接送学生的车辆引导到周边辅路停放后,高峰时段的拥堵状况明显有改善,不但方便了我们周边居民出行、回家,我想孩子们上下学也更有安全保障了。”近日,家住九龙坡区同天绿岸的市民马女士与彩云湖小学的护学岗民警交流时感慨道。这次对话背后,折射出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交巡警二郎大队“全链条响应-精准化治理-闭环式服务”落实“民呼我为”办理群众诉求的成效——今年以来,已累计化解交通秩序类民生诉求13件,办结率达100%
“民呼我为”长效综合治理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能明显看到小区外的出行一步步完善,这是一个持续性的综合治理。”渝高香洲小区的居民出入问题,是一个逐步优化,动态完善的过程。
在2024年上半年,交巡警二郎大队就收到渝高香洲小区居民的“民呼我为”办件,反映小区车库外的道路无法调头,进出车库需要绕行较远距离,而业主出入车库的高峰时段因为与道路高峰时段重叠,出行不便。接到居民反映后,大队协同秩序大队即刻开展马路办公,对道路中央隔离设施、交通标线进行优化,快速解决了“掉头难”的诉求。而在道路交通优化后,居民又发现路边临停车位的空间与掉头区域有所重叠,掉头通行的效率不高。接到办件后,交巡警又牵头联系城管、社区等单位工作人员,组织业主代表一同到群众所反映路段进行现场勘查,细心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经过勘查、走访和深度研判,发现拥堵的原因主要是较多路边停车位占用主干道,导致车库出入口车道变窄,车辆不能快速调头,一方面造成拥堵,另一方面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随即增派警力,加强高峰时段的交通疏导,同时加强对该路段违法停车问题的整治,另一方面会同停车办等部门,进一步研究停车泊位使用率,取消影响道路通行的部分占道停车位,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严防事故发生。而随着春季到来,到彩云湖湿地公园踏青的市民、游客增加,临近公园的该小区附近违停现象也有所抬头,由于前期在“民呼我为”的办理中已与业主代表有了长效沟通机制,因此民警也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并介入解决。
据了解,二郎大队的责任区在九龙坡区不算道路交通状况最复杂的,但因为有留学生创业园、数字大厦等重点企业园区存在,在此工作、居住的市民对“民呼我为”等诉求反映渠道知晓率高,因此总能为交通管理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属地二郎大队也依托群众报警、“百姓寻呼台”、网格员上报、12123转办等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实行“一事一档”管理,让每个诉求都有专属“身份证”,建立起“诉求采集-分类派单-责任认领-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的闭环系统,做到接件后当天调研,次日回复跟踪,快速办理办结。
“专班攻坚”解决民生急难
深夜的兰美路上,刺耳的引擎轰鸣声曾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去年底,二郎大队接到“民呼我为”平台上多起“飙车炫技”的投诉后,立即启动“民生急难问题攻坚小组”,集约精干警力开展“零点行动”。
通过研判和反复比对,大队民警颜明星快速锁定在美茵河谷转盘一带飙车炫技的嫌疑人,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如果还要说有我们辖区什么的特点,那么汽摩销售、维修行业多也不得不提。”由于老顶坡汽摩市场临近,二郎辖区摩托车驾驶人员多,改装车辆的风险高,因此除了依法打击飙车人员,还得强化源头治理。伴随“零点行动”,大队民警辅警也定期到汽摩市场开展宣讲教育,并将经营者和摩友俱乐部发展为宣传员,给员工做好教育、在摩友中发起倡议、对顾客多多叮嘱。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治理的收效明显,在各个群众诉求渠道上已鲜有类似的反映,今年以来仅有1起因飙车炫技引起的深夜噪声投诉。
“三访机制”构建“治本”格局
在晋渝森林小学,在渝高中学二郎校区,在名校联小,接送延时临停、家长拓展等候区等措施都是今年春季开学时,大队依托“民呼我为”的群众诉求开展“民生诉求三访”的结果——通过“重点事项事前走访调研、办理过程事中驻点随访、办结后事后回访跟踪”,收集到家长代表提出的70多条建议,家长接送车辆违停率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校园周边的道路通行效率也显著提高。
“群众诉求不是一种工作压力,而是我们进一步优化交通管理工作的‘风向标’。”二郎大队大队长唐勇介绍,类似渝高香洲的周边交通治理,民警不仅整改了违规停车问题,还协调社区、物业,盘活周边小区和商住楼停车资源供临停市民、游客使用,真正实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民呼我为”不仅是一个群众提出诉求的渠道,当每个交通堵点都变成民生改善的突破口,当每条群众建议都化作治理创新的催化剂,这场“双向奔赴”的治理变革,正在为城市文明注入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