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奉节康乐镇:有支“劳务队”活跃在乡间

2025-03-19 13:04:46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王娅萍 张世林

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热土,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里,一场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盘活的改革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春茶采摘季:劳务队“大显身手”

3月中旬,正是春茶采摘的关键时节。走进康乐镇的茶园,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嫩绿的茶芽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村民们身背竹篓,双手在茶树间飞舞,熟练地采摘着嫩芽。他们既是普通的村民,又是康乐镇乡村振兴劳务队的成员。

康乐镇乡村振兴劳务队成员采茶现场 康乐镇政府供图

“今年采茶季,我们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人手而发愁了。”康乐镇木耳村第一书记袁树荣站在茶园边,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回忆说,过去每到采茶季,茶农们总是急得团团转,眼看着嫩芽冒尖却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误了农时,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然而,自从2022年村里组建了劳动服务队,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2024年,木耳村的劳务服务队进一步升级,由当地产业大户罗贤德牵头成立重庆翟胜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依托镇村两级劳务服务体系,精准对接用工需求,不仅解决了季节性用工荒的难题,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平台。据统计,仅2024年,翟胜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就派送了120余名务工人员,采摘白茶(青叶)近5000斤,种植玉米300余亩,获取劳务报酬约22万元。

“1+1+N”模式:盘活农村闲散劳动力

康乐镇的改革实践远不止于此。镇党委书记唐可人介绍,康乐镇通过“党支部主导、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参与”的“1+1+N”模式,组建了18支乡村振兴劳务队,包括1支镇级劳务队和17支村级劳务队。规模较大的6支村级劳务队由村集体经济牵头成立劳务公司,实现了劳务输出从零散式向组织化的转变。

“过去招工像‘大海捞针’,现在通过劳务公司就能快速组好施工队。”唐可人感慨地说,“企业省心、村民薪酬有保障,这种双赢局面一定会激发更多乡镇加入。”

为了确保劳务队的规范运行,康乐镇制定了《康乐镇劳务服务队管理办法》,明确了劳务队的工作机制、组织架构、队员组成、权利和义务以及收入分成等核心内容。办法规定,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队长,选举1至3名党员模范、技术工匠担任副队长,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群众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格局。同时,规定务工者按照年收入的5%缴纳管理费用,劳务队则提供岗位推介、保险购买、农技培训等保障服务。

康乐镇木耳村劳务服务队 康乐镇政府供图


康乐镇劳务服务队采摘脐橙 康乐镇政府供图

技能培训: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工人

在康乐镇,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关键一环。镇里针对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岗位需求,制定了年度技能培训计划。邀请县农业农村委技术骨干、技校老师、本地种植能手等实地授课,采取“送课到村”“就地就近培训”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脐橙栽培、农机操作、白茶采摘等技能培训。同时,加强法规法纪、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引导,推动传统农民向有组织、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工人转变。

“通过培训,我学会了白茶采摘的技巧,不仅提高了采摘效率,还能保证茶叶的品质。”一位正在茶园采摘的村民说,“现在我每个月能挣不少钱,生活越来越好了。”

劳务队休息间歇,技术骨干现场培训 康乐镇政府供图

技校老师现场培训,传授采茶技巧 康乐镇政府供图

劳务经纪人:信息对称的“桥梁”

为解决劳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康乐镇建立了劳务经纪人常态化对接企业制度。劳务经纪人实时收集用工需求,动态发布招聘信息,为务工群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择业选岗空间。2024年,全镇共发布用工需求18期,提供岗位300余个。

“我们通过劳动力监测台账,对劳动力进行分类别、分岗位、分技能的针对性匹配,并通过线上集中面试、线下招聘互选、限期实地试岗等方式,助推人岗适配。”一位劳务经纪人介绍道。

成效与启示:乡村振兴的“康乐模式”

康乐镇的“劳务队”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全镇社会化服务创收752万元,劳务队人均务工增收9800元。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农村闲散劳动资源,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还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康乐镇的实践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乡村振兴需要精准掌握劳动力资源,通过摸底调查和分类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精细化利用。规范管理制度是确保劳务队稳定运行的关键,明确的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不可或缺。创新服务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劳务信息不对称和人岗不适配的问题,通过动态发布岗位信息、开展长期劳务合作和定向提供农业服务,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劳动力素质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通过分类技能培训,推动传统农民向职业工人转变,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持。

康乐镇的“劳务队”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它以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成功激活了农村闲散劳动资源,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这一模式的成功,不仅为康乐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记者 王娅萍 审核 刘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