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看重庆教育未来十年发展 预将进入全国先列

2025-02-27 14:57:55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方向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2月2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聚焦加快推动新时代教育强市建设,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市、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等目标。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任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涌,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伟,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

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新闻发布会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介绍,近年来,我市始终将教育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优先任务、关键支撑,聚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纲领总遵循,全力推动教育更好服务融入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西部第一方阵。

《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聚焦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接我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出了11个方面、43项具体举措。比如,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建设100所特色高中,让区县老百姓身边就有好中学,每个区县办好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推进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建设;深化职教出海,推动“留学重庆”品牌建设,推进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力争建成10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学生身心健康等问题,着力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实施“逐光成长”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建好“12355”青少年三级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减轻学生重复性作业、减少考试考核频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求知欲;深入实施“小升初”违规考试招生、违规“掐尖”招生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专项治理,出实招、硬招来缓解“家长卷”“学生苦”“教师累”的现象。

此次《规划》内容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三个部分。概括而言,《规划》将从三大全面、实施三大构建:

全面把握总体要求构建教育现代化建设“158N”体系架构

规划》提出教育强市“158N”体系架构的建设思路,以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锚定西部基础教育排头兵、全国职业教育重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引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样板、内陆教育开放合作窗口等5个发展定位,推进立德树人固本铸魂等8项行动,实施“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工程等具有重庆特色的N项标志工程。

具体来说,三年内将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组成的“教共体”覆盖率达到90%,支持10所高职院校扎实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市级现代产业学院50个,建成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50个,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

全面抓好主要任务《规划》从11个方面构建43项具体举措

《规划》从加强党建统领、立德树人固本铸魂、基础教育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突破跃升、高校有组织科技创新、职业教育提质领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数字教育赋能牵引、教师队伍强基培优、教育改革集成攻坚、教育开放互鉴共赢等11个方面构建了43项具体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群众关心的学生身心健康等问题,着力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实施“逐光成长”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建好“12355”青少年三级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减轻学生重复性作业、减少考试考核频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求知欲;深入实施“小升初”违规考试招生、违规“掐尖”招生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专项治理,出实招、硬招来缓解“家长卷”“学生苦”“教师累”的现象。

全面加强组织实施构建“远近结合”的“三步走”落实方案

《规划》提出了2027、2029和2035三步走方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市建设的政治责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市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到2027年,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教育综合实力进入中西部前列,打造特色思政课堂300个,推出“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150条。

2029年,教育强市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破解关键技术难题3000个以上,建成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国家级育人平台15个。

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市,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形成,支撑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人才的能力得到全面跃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