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正式生效,明确规定政策措施起草过程中需不得包含针对特定经营者的税收优惠、选择性或差异化财政奖励与补贴,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招商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现行招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江津区委区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变化,招商一体化统筹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一批机制体制改革举措,以机制体制改革成效赋能招商引资呈现新作为。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激发动能,园区运行再优化。一是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此前双福、珞璜、德感、白沙四个工业园分别由四位区领导代管联系,现设立重庆江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将双福、珞璜、德感、白沙4个工业园调整为江津工业园区管理。设立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将珞璜工业园委托江津综保区代管,一体化运行。二是优化内控机制。强化开发区管委会统筹党建人事、招商引资、规划建设、财务职能,工业园发展中心负责项目促建、服务企业,形成统分结合新模式,管理及运行机制更顺畅。三是整合力量。由区招商投资部门副职分别带1支招商小分队,下沉入驻各发展中心,统筹负责各发展中心招商引资工作,变“交接棒”为“齐步走”,全面提升项目推进落地效率和企业满意度。四是归口管理。各发展中心招商人员归口招商小分队管理,对下沉入驻发展中心的招商负责人负责。招商小分队日常招商工作,同时对发展中心主任和区招商投资局局长负责。五是高效决策。招商项目信息、完成指标由各发展中心和区招商投资局共享。优化招商评审程序,招商引资项目由各发展中心按议事规则报工业园区党工委会审议后,按区委、区政府议事规则报区委、区政府审定。
(二)对标先进,环境培优再深化。一是项目入库。由区招商投资局牵头梳理近三年签约的单独购地类招商引资项目并入库建档,动态管理。各平台全面清理招商协议,按照“五个一”专班工作机制要求,组织编制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目标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每月更新报送项目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二是要素保障。全力保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大力协同保障高效征地,各平台成立拆迁专班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前移,保证一定数量的净地储备;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促进各银行机构积极对接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投放;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提高报装服务效率,对招商引资项目水电气报装实行“项目秘书”制度和“一站式”服务。三是盘活低效用地。紧盯“亩均”核心要素推进批而未供、闲置用地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实施低效用地企业整治行动,采用“腾笼换鸟”、“僵尸企业”清理、工业土地“先租后让”等措施,纵深推进低效用地“清闲催建”和收回盘活。
(三)聚焦重点,基金管理再规范。一是GP国有化。通过收购母基金管理公司民营股东股权,实现基金管理公司国有全资化,成为国有独资公司,提高运营决策效率。二是产业引导。设立“1国有基金管理公司+1母基金+N子基金”架构,形成基金丛林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全面覆盖。新一轮国企改革后的所有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参与LP合作,壮大母基金LP实力,为更多优质资产注入市场化投资带来活力。四是做大基金。提高母基金战投比例到30%,强化财政补助支持,持续提升基金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能力。五是规范管理。加强基金归集、集中管理,优化投前、决策、投后管理等工作流程,实现“招投一体”;进一步完善国资基金考核、免责机制,坚持“管招商”和“管基金”分离,建立相互制约机制,区招商投资局每年对基金公司下达招商任务。
(四)制定标准,评价体系再健全。一是“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树立“早改早主动、迟改就被动”的意识,加快政企分离、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重点改革任务,坚决打赢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全力推动现代化新江津建设轻装上阵、行稳致远。二是“亩均论英雄”改革。率先在全市探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打好改革“组合拳”,靶向破解土地低效利用、亩均效益偏低、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升级。三是“五大倍增”行动。实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存量企业“五大倍增”行动,围绕50家骨干企业、50家优质企业、50家低效企业完成倍增目标,通过重点实施“骨干企业数量倍增”“优质企业规模倍增”“低效企业质量倍增”“数智绿色改造倍增”“企业创新能力倍增”五大行动,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成效
一是招大引强上持续发力。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紧扣全区“3+3+X”产业定位,以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上市企业、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等为主攻目标,全年协议引资966亿元,其中10-20亿元项目4个,20-50亿元项目6个,50-100亿元项目4个,重大项目引进再创佳绩。
二是格局构建上持续接力。明确4名分管领导和4个招商科室共20余人下沉各园区,全面统筹4个工业园区招商投资促进工作,2024年,共同外出招商40余次,共同接待企业洽谈项目100余次,共同研判重大项目80余次,共同推进项目落地开工50余次,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持续完善和优化。
三是项目落地上持续用力。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攻坚行动,通过完善“时间表、路径图、任务书”等方式,半月一通报、每月一协调、每季一考核,全面推进近年来签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2024年市外项目资金到位176亿元,全市排名前10,新开工市外项目39个,市外项目开工70.6%,中心城区排名第2,超过全市市外项目开工率10个百分点;投资15亿元的晶帆光电LCOS光阀芯片总部及生产基地、投资18亿元的智能短交出行装备生产基地、投资20亿元的大唐江津燃机、投资51亿元诺比侃机器视觉智能装备生产总部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四是环境优化上持续给力。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用西洽会、知名浙商重庆行、鲁渝合作会、长三角地区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参与各类推介活动10余次;成功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专场推介活动4场次,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花吸引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五是方法探索上持续加力。持续扎实开展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在招商引资领域努力探出路、找方向、摸经验,2024年,江津招商实效指数全市区县综合排名半年第1、年度第4,有关经验做法被市委办公厅《信息专报》刊载,获家军书记和有关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重庆市江津区招商投资促进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