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余勤川:把青春的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4-04-08 15:13:35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陶险峰 张德祥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圆滚滚的马铃薯从土里翻出,接连不断地从传送带上散落下来,它们圆润的身形展露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看这马铃薯,个头大得惊人,估计每一个都将近一斤重,这样的产量,想要不增收都难啊。”在丰都县仁沙镇永坪寨村的一片马铃薯田中,分拣马铃薯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禁赞叹道。不远处,一块醒目的标牌上书写着:“马铃薯、红薯种植试点示范园区欢迎您”。这里,是丰都县十佳新农人余勤川的创新创业项目,占地70多亩的园区,历经初期的精心引育、中期的细致调整,再到后期的规模扩能,如今已成为仁沙镇新农人项目培育典范。

▲ 余勤川种植的“烟薯25”喜获丰收

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与汗水,更是见证着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在余勤川的带领下,这里所孕育的马铃薯、红薯种植试点示范成果正逐步向更广阔的田野推广……

新“薯”光照亮归乡创业路

1991年,余勤川出生在丰都县仁沙镇永坪寨村1组的一个贫困家庭。十五六岁时,年少的余勤川为了减少父母的压力,分担妹妹的学费,先后前往四川、湖南、浙江等地打工。在外漂泊的10多年里,他做过各种工作,但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正是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更加明白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让他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015年,余勤川在浙江绍兴的服装厂认识了徐女士。两人结婚后,余勤川心里始终记挂着远方的父母和两个孩子。他深知,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稳定,他必须做出改变。于是,他萌生了回乡发展农业的想法。

这个决定并非易事。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余勤川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然而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丰都县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在培训班里,他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种植“荷兰15”马铃薯新品种。

“‘荷兰15’是丰都县通过鲁渝东西协作扶贫产业项目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表面光滑、个头大,商品性好,农户种植的话,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可以提供技术等支持,产业前景很好。”授课老师给余勤川介绍。

有了政府部门的技术、政策支持,余勤川顿时觉得心里有了底气。随后,余勤川在村里流转了10多亩撂荒地和冬闲土地,并于2021年1月试种了10亩“荷兰15”马铃薯。在丰都、枣庄两地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余勤川积极采用现代种植模式,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配套集成技术,他的马铃薯种植事业逐渐步入正轨。

▲ 余勤川种植的烟薯25喜获丰收

“种植的第一年,亩产就达到2000千克,产量比当地老品种增加了一倍多。”余勤川说,“马铃薯产量虽然不错,可是当年全国马铃薯的市场行情都不好,导致马铃薯售价很低,基本没有赚到钱。”市场的不稳定让余勤川面临了新的挑战,这也让余勤川倍感压力,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但幸运的是,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丰都县农广校的专家及时伸出援手,帮他分析市场行情和产业前景,并告诉他还有很多优惠政策可以支持他的事业。

在专家的鼓励下,余勤川重振旗鼓,立志要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他不断学习新知识,虚心向专家请教,努力提升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他的付出和坚持也逐渐得到了回报。

“2021年上半年的马铃薯卖了8万元左右,冬季马铃薯卖了近7万元,年毛利润达到10余万元。”余勤川笑着回忆说。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余勤川看到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巨大潜力。2023年2月,余勤川夫妻俩在李家坪村渠溪河边承包了70多亩沙壤土,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

规模上去了,效益也要跟着上去,余勤川抓住每一次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向现代农业靠近。在一次重庆市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课上,他学习了农作物轮作、套作等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并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种植中。2022年5月下旬,余勤川采收了春马铃薯后,种下20亩新引进的红薯品种“烟薯25”。“烟薯25”具有抗病性高和淀粉含量高的特点,长势旺盛,表现出众,鲜薯亩产达到3000多千克,比普通红薯高出近一倍。“烟薯25”红薯软糯香甜,适合烤着吃,深受市场青睐,种植效益很不错。

▲ 余勤川察看马铃薯长势

“这些土地,一年不但能种植春、秋两季马铃薯;收获后在土地闲置期间种红薯和花生都是不错的选择,还能持续养护土壤。不规则的边角坡地也可以利用起来种些蔬菜瓜果……”余勤川通过合理的轮作、套作,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土专家成为乡村振兴“领头羊”

“余勤川吃苦耐劳,尤其是在技术学习上更是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常年穿梭在田间地头,反复摸索,长期向专家学、向农民学、向前辈学,从初期的农业‘小白’逐步成长为本地的农业土专家,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操作农业机械等无一不晓、无一不精。”永坪寨村党支部书记谭吉林说。

2023年,丰都县保合镇余家坝村村集体要种植30亩马铃薯,特意邀请余勤川前往现场调试设备、提出意见、分享经验。他积极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现在,余勤川示范种植马铃薯70亩、榨菜30亩,套种红薯、花生、玉米20亩,水稻10亩。在自己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带动周边25户农户增收。

▲ “烟薯25”喜获丰收

“我家有5亩多土地,因儿女外出务工,我本人年老多病,导致无劳力耕种,无奈只好撂荒,现在流转出去,每年可获得1750多元租金。”村民谭新权是流转土地给余勤川的村民之一。在除草、栽种、收获等农忙时节,余勤川聘请本地劳动力务工,这些农活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60岁以上健康村民均可,有效扩大了农民受益面。全年可带动务工人员约30人,年平均工期约4个月,人均年增收在1万元以上。

“余勤川在发展自己产业的同时,不忘帮助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对马铃薯和红薯种植农户,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共享销售渠道。尤其是推动当地农业实现一地三季,平均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共同增收。”谭吉林介绍说。

看着眼前扎根的这片河滩地,余勤川这位瘦瘦的新农人笑得更加灿烂,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实足。他对记者说:“下一步,我还要再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利用国家政策,将坑洼不平、大小相间、分散零碎的地块改造成适合农业机械耕、种、管、收的高标准农田,把马铃薯、红薯、糯玉米等特色产业发展好,形成集种植、推广、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周围村民一起种植,让大家的日子更加红火。”

《农家科技》(2024年03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