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打造“一号工程”升级版 奋力实现渝北新突破

2024-03-06 09:00:21  来源:重庆日报

▲碧津公园

▲长安渝北新工厂汽车生产线 摄/朱云卿

▲便民服务,让川渝两地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核心提示

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全市第二;

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总量分别达234家、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73亿元、全市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楼宇2个,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9.5万户……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阵地,这一个个无声的数据、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渝北全力以赴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决心和毅力,有力助推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2024年,渝北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奋力在推进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中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重点 助力川渝现代产业成型起势

现代产业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渝北正聚焦重点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挺起成渝地区现代产业脊梁。

重庆生产的汽车,每4辆中就有一辆产自渝北;全球每16台手机中,就有一台是“渝北造”。汽车和电子作为渝北的两大“头部产业”,也是川渝重点共建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2月25日,走进位于渝北区前沿科技城的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置换及绿色智能升级建设项目新工厂内,近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生产线整体安装进度已达95%,正式投产已是“整装待发”。

“这座工厂占地面积1159亩,将运用长安汽车全新推出的电动加持智能网联技术,占领行业市场制高点,瞄准打造‘国际一流、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的目标。”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确定启源E07、阿维塔E15等重量级数智新能源车型在该工厂投产,将形成不低于年产28万辆的新能源整车产能,着力推动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层楼。

根据规划,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自身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智车生态城”是渝北的目标,2025年全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值将达2000亿元。

除了汽车产业“狂飙猛进”,电子产业也正“风生水起”。比如,位于渝北的OPPO(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将成为OPPO智能终端产研销基地,形成年产1亿部智能终端产品产能,其中5000万部为智能手机,实现年产值约300亿元。

此外,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渝北区依托贯穿渝北南北、连接广安,长约30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的产业大道,联动广安市邻水县共同打造农业科技引领区、特色农业集聚地、田园休闲度假地、乡土文创体验地。目前已新建及改造提升设施蔬菜、高架草莓等现代设施大棚10万平方米,建设柑橘、花椒等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6个,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7家,引进天友优质乳、农投大厨良选等7个产业项目,助力渝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同时,渝北还与成都科创投集团等单位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成渝双城区域协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这也是首支四川省资金投入设立在渝北的双城基金,将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域,形成完善的“投资+孵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助力渝北“产业链”提档升级,推进川渝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提速升级。

集成攻坚 推动重大项目形成标志性成果

作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双核之一,当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全面开启“忙碌”模式,铆足干劲抢抓工期。

“按照目前建设进度,今年3月底T3B航站楼将完成幕墙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建设。”中建八局T3B航站楼项目工区负责人说。

据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成后,江北机场将形成4条跑道、4座航站楼布局,届时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飞机起降5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的需求,推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提质扩能。

今年,川渝正携手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渝北正以现代基础设施项目为牵引,持续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关键支撑。

比如,渝北立足航空、水运等资源优势,加速建设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载体的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据悉,目前,南部片区C4地块基础设施工程、重庆快件集散中心(一期)等项目已加快建设速度;北部片区保税港区商贸物流园内的普洛斯西南航空智慧物流大枢纽等项目全面推进;木耳航空物流园内已引进了一批大中型物流企业,有的已开工建设。

此外,渝北还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洛碛物流城,该项目具备建成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轻轨交通于一体的多式联运条件,将打造成为集加工、运输、中转、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重庆主城区域性物流基地。

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当前,渝北正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实一批重大项目,实干争先努力争取发展主动权。

据了解,目前疆电入渝换流站工程、中广核等重要能源保障项目有序推进,为双城经济圈能源供给增添强劲动力;两江—长寿快速通道正加快建设,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等顺利实施,将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推动形成国际联通、区域贯通、市域互通、要素畅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持续创新 跨省域改革不断取得关键突破

走进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三期工程现场,一条连接川渝两地的交通大动脉已经形成,即将通车,标志着南北大道已实现全线贯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在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中取得新突破乃是使命所在。而不断拔节生长的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是建设跨省域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的“天然试验田”,被寄予厚望。

“近年来,渝北区立足与四川广安毗邻优势,始终坚持‘一盘棋、一体化、一条心’的理念,按照‘系统集成、重点攻坚’的思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高竹’样板,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跨省域改革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渝北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道。

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当前,渝北携手广安共建管委会负责政务服务,组建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按照“小管委会+大公司”市场化开发运行思路,由渝北、广安两地以对等股权方式分别注资5亿元,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原则,不断完善税费、统计分算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渝北携手四川率先建立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体系,2023年新区累计入驻企业205户、增长75.2%,培育规上企业47户、增长46.8%,银行授信额度累计达1206亿元,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创税收2.2亿元。

创新要素保障模式。渝北与广安以创新“承诺制”方式保障新区建设用地,通过承诺方式确保新区建设项目落地,2023年报征土地3134亩、获批2100亩、完成征拆3523亩。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原则,推动新区范围内工业燃气价格参照两地最低价格执行;与重庆水务集团合资组建高竹水务公司,推动实现水资源价格同城同价。

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挂牌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平台,并开通全国首条跨省12366热线、设立首个跨省“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室,实现川渝两地53项税费政策执行口径、76项征管流程统一,为跨省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税收经验,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链接>>>

释放“双城”红利 渝北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结出硕果

双城共建,就是要让两地老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红利,共享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这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近年来,渝北区不断推动高品质生活建设,富民惠民频频结出硕果。

提升民生服务。当前,渝北医保跨省异地联网结算实现镇街全覆盖,累计办理“川渝通办”事项11.5万件;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梳理制定区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获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在川渝高竹新区,还设立全国首个“一窗通办”川渝两地社保非税业务窗口,实现非税业务办理时间由“往返3小时”缩短至“就地5分钟”,跨省设立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机构10余个,与邻水县共建川渝首个跨省域医共体。

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渝北切实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区,推动中央公园片区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成功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大盛镇、玉峰山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获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特色风貌十例”。

坚持绿色发展。目前,渝北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和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全市首个绿色智慧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正式运营;与广安建立跨界森林资源“林长+林长”共保合作机制,高竹新区获批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试点。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