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新实践: 技能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4-01-20 11:18:39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 鲁渝协作农机维修技术实用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受访单位供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中国大地上,处处上演着技能点亮乡村的千万种可能。而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重庆有自己的“落子之道”—让职业教育全过程服务乡村振兴。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先行先试,对口帮扶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和开州区满月镇天宝寨、天子村。学校依托国家级培训和实训基地,通过职业培训、产教融合、公益慰问、艺术乡创“四驱”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了乡村人才的素质,提高了乡村企业的技术水平,彰显职教担当和作为。

据悉,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三峡库区移民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等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培训2400余人次,带动直接就业2000余人,间接就业5000余人;采购帮扶村寨农副产品50余万元,捐赠帮扶资金15万元。

把课堂搬到乡村 助力巴南“百村振兴”

位于重庆巴南区东北部的双河口镇塘湾村,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乡村儿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双河口镇塘湾村也面临着不少的发展难题。如何振兴乡村,成为了当地政府和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巴南区“党建引领·百村振兴”部署安排,走进了塘湾村。这所拥有70多年技能人才培养历史的职业院校,决定通过技能帮扶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院要立足巴南、服务巴南,积极响应、欣然领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联合塘湾村党委,组织带领群众,助力塘湾村实现新发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党建统领,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一是建强“指挥部”。学校党委成立以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联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建“责任田”,加固联建“工作连”,确保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二是配好“主力军”。学校党委专题研究,选齐配强对口联建党支部、党员,确保“尽锐出战、强势开局”。通过“走亲戚”“结对子”“点对点”等形式,形成联建工作的常态化。

建立衔接机制,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联建”机制。建立党委“多对一、一帮一”制度,学校各党支部根据职责和作用不同,分别和塘湾村党委对接,明确支部书记、委员实行一对一联络,随时沟通、常态交流。二是建立“联学”机制。联合塘湾村党委开展主题党日,现场学技术、相互讲党课、共同聊发展。依托校内外培训资源,组织塘湾村“两委”成员,学习前沿理论、管理方法。三是建立“联动”机制。一方面,对内建立定期研究机制,对学校联建工作进行调度、督办。另一方面,对外建立“联建清单”制度,结合塘湾村实际困难,整合各方力量、争取各方资源逐项帮助解决。

发挥职教优势,激活乡村振兴“战斗力”。学院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开设了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课程,涵盖农业、手工艺、电子商务等领域。在农业方面,技能培训挖掘和传承了当地的传统工艺,让年轻一代掌握了传统技艺、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收益。电子商务培训,则为当地的农产品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除了技能培训,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带着知识和技能回到乡村,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学院的技能帮扶下,塘湾村村民们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的合作,充分证明了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双河口镇塘湾村的合作,扩大技能帮扶的范围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乡村地区受益,共同迈向繁荣和富裕。而双河口镇塘湾村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 何先泽(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级”老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深入巴南区双河口镇“技能帮扶”一线服务(受访单位供图)

播撒技术的种子 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人才振兴,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开州区满月镇天子村的乡村振兴故事,是党建统领下的人才振兴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学院与镇政府紧密合作,以人才振兴为引擎,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孙玉伟一直坚信,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深知,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因此,他积极推动学院与满月镇天子村的合作,通过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学校的帮助下,7名满月镇学子到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技能(其中包括1名低保户和1名孤儿),在校表现优异,在技能学习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在党建统领下,学院与满月镇天子村共同制定了详细的人才振兴计划。该计划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通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科技讲座等活动,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学院派遣优秀师生到满月镇天子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提供技术支持和志愿服务,并派出“第一书记”杨朝彬、张鲁青深入满月镇,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通过第一书记的桥梁作用,学院与满月镇天子村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经过共同努力,满月镇天子村的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果。技能技术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一技傍身,更加自信、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

▲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为开州区满月镇天子村开展乡村振兴业务骨干培训(受访单位供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坚持智志双扶,深化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同频共振”,与满月镇天子村“同向发力”,多措并举推进相关工作。

▲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给帮扶乡镇开展“直播带货培训”(受访单位供图)

精准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上半年,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张鹏副校长代表学校和满月镇副镇长李锋共同签署设备捐赠和农产品采购协议。该校向满月镇天子村捐赠了用于直播带货的摄影设备。据介绍,培训班主要从视频剪辑、无人机拍摄、互联网营销等方面为学员进行理论培训及实操案例解析。此次培训是学校发挥优势、增强服务意识、深入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参与满月镇天子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实践。

同时,学校依托鲁渝协作人才发展基金项目,对口培训开州区农村劳动力。开展农机维修技术实用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办班、比武、下乡等方式,帮助200名贫困户、返乡农民工、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和提升农机操作及维修相关技术技能水平,辐射3000户农村家庭,以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技能培训是学校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部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的有力举措,也是“赋能”乡村振兴的落地实践。今后,学校将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继续依靠专业建设优势和丰富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延伸阅读>>>

【典型案例】

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技能竞赛崭获业界权威大奖

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主办的2022年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暨城市更新论坛——“川渝住建杯”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上,重庆丰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有3人报名参加、参赛工种为构件装配工,通过现场激烈比拼、参赛3人分别崭获业界权威大奖:一等奖1名(张强)、二等奖2名(陈字广、张顺财)

▲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获奖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同时,该公司还率先布局智能建造“新赛道”,2023年6月,携手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研发了全国首个企业自有工人智慧管理平台。结合数字技术、建筑行业发展及企业运营特点,制定企业数字化的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数字化管理的投入,研发了企业自有工人智慧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人脸识别等技术,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过程进行要素数据整合,打通项目部、工程部、经营部、财务部等管理壁垒,实现了项目信息、人员信息、合同管理、培训管理、考勤信息、工时统计、现场人员定位时时监控、自动统计、数字化管理,有效解决了工人身份难以验证、出勤缺乏电子记录、工资核算与支付证据链不清、劳资纠纷等问题。

重庆丰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建筑行业第一批推行自有工人试点企业,通过该平台的运行使用,助力公司自有工人的培育与管理,对施工现场做到时时监控,处处预防,加强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典型人物】

宋彬:非遗美食技艺传承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山城,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其中,非遗美食泡菜技艺与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

重庆名厨联谊协会会长宋彬,一位深谙烹饪之道的中国名厨,致力于把传统的泡菜技艺发扬光大,他不仅在各大烹饪比赛中屡获殊荣,更是在乡村推广泡菜制作技艺、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在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他还将率领村民们共同打造“辣椒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辣椒产量与品质。

据介绍,在宋彬会长的引领下,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而非遗泡菜制作技艺的引入,更是为这个产业链增添了新的活力。村民们通过学习“非遗泡菜”制作技术,不仅提高了自家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品尝,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新样板

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村民们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将泡菜制作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游客在这里既可以亲身体验泡菜制作的乐趣,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领略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工现金发放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的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民们通过参与辣椒种植、泡菜制作和乡村旅游等项目,获得了可观的现金分红。这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的平台。

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重庆老香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技师、重庆名厨联谊协会会长、重庆江湖菜促进会副会长、老宋家传统泡菜非遗传承人宋彬先生创建,该公司位于南川区木凉镇,占地共计200余亩,并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经济、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的号召,全力打造“南川区辣椒全产业链试范基地”,为全国的餐饮企业提供优质的泡椒泡菜调料,深受广大客户赞誉。在公司的带动下,南川区木凉镇的辣椒产业也将逐渐成为重庆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打造“辣椒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近年来,南川区木凉镇结合区位、气候、土壤等条件,大力发展辣椒种植、初加工、深加工、餐饮研学等一二三产贯通的全产业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效应,镇党委、政府计划立足市场优势,在市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木凉镇打造辣椒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辣椒产业是乡村富民的优势产业。辣椒种植技术含量低,周边群众均有种植习惯,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采取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木凉镇及周边乡镇发展辣椒超过6000亩,其中木凉镇种植约3000亩,年均为群众增收3000万元以上。

据介绍,辣椒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成后,将创造固定就业岗位120个以上,临时用工更多,而且通过研学、乡村旅游等业态的培育,将推动周边乡镇发展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社会效益。从木凉镇发展辣椒的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在优质辣椒种植基地方面积累的经验将为下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如今,在传统泡椒加工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23年的年产量达到4000余吨,正在扩能力争2024年达到年产量7000吨左右。当下老宋家泡椒调料已经上市销售,并销往新加坡、日本等地。

新时代新重庆新征程,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非遗美食泡菜技艺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正在续写,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寻。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重庆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典型人物】

范一逵: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 助推乡村技能人才振兴

非遗老字号美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推动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丰都麻辣鸡线上线下500多家,年产值5亿多元、从业人员上万人,是丰都县的特色产业,品牌琳琅满目、味道参差不齐,虽有美中不足,但市场一片繁荣景象,让人赞不绝口。

范一逵,丰都麻辣鸡块市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乡村工匠名师、丰都麻辣鸡块制作考核标准制定者。他看到制作麻辣鸡这个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着“传承不守旧、塑百业典范;创新不忘本、铸一代名鸡”的创业梦想,融合“麻”“辣”“鸡”+文化+模式的发展理念,开启了丰都麻辣鸡创业之路……

▲ 重庆丰都县麻辣鸡非遗技术传承人范一逵亮相美食文化节活动

如何更好推动作为地方特色美食的丰都麻辣鸡产业做大做强?范一逵认为,一定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以及标准化生产。为此,范一逵中式烹调师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组和丰都县鬼城麻辣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向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报了丰都麻辣鸡块制作考核标准并获得批准,卤煮制作技艺和升级改良的旱蒸制作技艺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丰都麻辣鸡和其他同质化产品要与众不同,一定离不开差异化发展。”范一逵带领大师工作室专家们在老一辈传统工艺上进行了传承和改良,以“先腌后蒸+更营养+更新鲜”的烹饪方法,创新升级了丰都麻辣鸡制作工艺,在中央电视台美食中国栏目播出后,提升了丰都麻辣鸡的全国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19年以“逛千年庙会、万人免费吃鬼城麻辣鸡”为主题的丰都首届鬼城麻辣鸡旅游文化美食节暨南天湖高山无抗土鸡扶贫签约活动中,让众多游客朋友体验了不一样的美食之旅,备受广泛好评。

据介绍,范一逵还带领专家团队就丰都麻辣鸡块制作风味标准与改良创新项目在科技局立项;从2019年至今,丰都县鬼城麻辣鸡(集团)有限公司和范一逵中式烹调师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团队与县畜牧局协作,全力打造“丰都麻辣鸡专用土鸡品种”南天湖高山无抗土鸡。其本着匠人匠心精神,以公司+农户,大户带小户“包回收”模式,真正为农户“持续增收”找到方法,以“好就业、就好业,好创业、创好业”为丰都麻辣鸡从业者制定了制作标准,实实在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