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重庆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召开“重点车辆运输安全多跨协同智治系统”媒体通气会,会上通报了该系统上线运行半年以来,共开展风险预警26万余次,支撑查处重点车辆交通违法1万余件,实现了涉工程运输车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0%、亡人事故“零发生”的工作目标。
▲ 会议现场
打通监管闭环 集成智慧应用
为彻底解决工程运输车综合监管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该系统集成执法监管智慧应用,强化“人防+技防”融合运作,全过程提升重点车辆安全源头治理、数字治理、协同治理力度。
▲ 民警现场演示智治系统
该系统通过整合工程运输车等重点车辆运输全链条基础数据资源,构建数字化档案,涵盖工地67个、企业100家、车辆749台、消纳点10个,汇聚形成多源融合的“数据仓库”,实现全过程电子化留痕,动态查询追溯,全面夯实源头治理根基。
该系统贯通工地至消纳点闭环环节,建立全流程智管机制。确定重点渣土车运输线路6条、预警点位170个,运用AI赋能精细化感知,实时解析人、车行为特征,精准预警驾驶员各类违规违法行为,有效协查未授权过境车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安全监管。
该系统运用专业技战法,做到智能化、结构化识别、取证、固证,有效建立违规违法证据链,精准指引现场执法,强力支撑“黑车、黑工地、黑消纳”联合稽查。
打破数据壁垒 高效协同智治
工程运输车全链条管理,涉及建设、交通、市政、公安等多部门,长期以来,受多头管理、“数据孤岛”等因素影响,工程渣土运输全过程管控变得难上加难。
▲ 民警现场巡查
“该系统整合交通、建设、市政、公安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了动态信息跨部门集成汇聚、交互共享,有效破解了条块数据不畅、不全的治理困局。”高新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相关部门依托“渝快政”统一平台接口,立足企业视角简化审批流程,完成办证数字化转型改造,高效衔接多部门业务,有效突破办证时空限制,促进政务效率整体提升。
研发团队创新搭建专题研判模块,开展自动运算、统计分析,一屏实时展示监管态势,定期形成研判报告,多部门同步推送共享并开展线下研判会商,实现由部门“单打独斗”到线上线下联动、多元化协同治理的突破性跨越。
打造数智服务 赋能惠民利企
办好“渣土一件事”,是高新区公安分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重点车辆运输安全多跨协同智治系统”创新打造数智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提升企业服务体验,为生产生活增便利、提效益,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这个系统具有三大数智服务优势,即:一是多家事项“一窗办”。有关企业通过“渝快办”平台上线网办服务,整合碎片化、条块化前端受理模式,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登录、一次提交”,有效避免企业“多次申请、多头跑动”。二是数据代跑“省心办”。深化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强化纸质材料数字化交互,实现简表单、减材料。三是优化流程“并联办”,以数字化变革推动办事流程精简优化,实行事项申请多向流转、在线并联办理,办理环节和时长缩减逾60%。(文/曾文 图/高新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