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忠县:中秋、国庆打卡忠州八景 寻觅千年历史文城

2023-09-20 17:05:09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忠州八景新景开·忠义之城请您来”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白源媛)“忠州八景新景开·忠义之城请您来”。9月20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忠州八景最后三景,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独珠江村、三峡留城·忠州老街将于9月27日正式向游客开放。这标志着集自然美景、民俗文化、历史文脉于一体的忠州八景图已绘制完成,届时市民朋友可趁中秋、国庆双节共赴忠县寻历史古迹、赏江枫渔火、享田园之乐。

出土3000余件(套)文物标本的千年古城

中共忠县县委副书记、忠县人民政府县长徐海波介绍,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重点项目之一,岛上共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套),开园后,将成为长江三峡首个开园的考古遗址公园。

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皇华岛约1.5平方公里,因公元1265年宋度宗潜藩升咸淳府,将忠州府治移于该岛而得名。皇华城集岛与城、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为一体,是南宋山城城防体系中唯一孤岛型城址。洲岛湿地景观独特,于2016年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分为城门展示区、考古体验区、军事体验区、衙署展示区和梯田湿地区、水岸休闲区。

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忠州古城址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以来,重点发掘大湾、冉屋丘、一号城门等9个片区,清理揭露房址、水池、墓葬等各类遗迹350余处,出土金、玉、铜、铁、石及陶瓷等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套)。2021年,皇华城遗址获评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工作显示,皇华城较好保留了宋元以来的原始状况,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开园期间,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将举行“探秘!皇华城”主题活动,带您感受考古的文化魅力,开展NPC互动、古风巡游、皇华商帮市集、“小小考古家”、宋代情景剧演出等宋文化体验活动。

三峡江村中的首‘曲’一指”

独珠江村位于忠县城东约3公里处,长江在此转了一个大大的“U”形急弯,形成东西长3500米、南北宽600至1800米,三面临江、一面靠山的半岛,形若独珠而得名。

独珠江村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独珠江村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站在独珠江村的“二面江”处,左右所见均是浩浩长江。登上烽火台,不仅能隔江眺望皇华城,还可一睹“江转船回石似屏”的江村风光。独珠江村传统院落与自然田园交融,山清水秀,江枫渔火。

开村期间,独珠江村将举行草地音乐会、农事趣味体验、庆丰收畅游智慧农业园等活动。在东堡寨、夏家院子等原乡风貌,游客可在体验农耕、农事、农俗、农趣中感受浓浓乡愁;在漫行绿道,可观沿江风景,在徐徐江风中来一场心灵的洗礼;在兰尼湾草坪,游客可绘画摄影,享受美味的自助烧烤;在智慧农业园可四季赏花、四季摘果。

忠县石宝寨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臣介绍,为增添游客游玩乐趣,忠县精心策划一条独珠江村旅游路线:二面江—夏家院子—李家院子—慢行绿道—智慧农业园—兰泥湾草坪。

耍事多、吃事多的原生态老街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最大的特色就是一个字“原”,这里的房屋、街巷是原生态的,居民是原住民,连味道也是原来的老味道,是一个有浓厚的烟火气息的,留住巴渝乡愁的三峡风情老街。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忠州老街是目前重庆市内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巴渝特色山地民居街巷,在海拔175米水位线上留存的半个老城弥足珍贵,这里原样保存有老城门、大府邸等文化遗存和明清建筑。

为增添老街的游玩乐趣,忠县引入专业团队对商业业态进行统筹规划、运营管理,现有活跃商户45家,包含4家DIY体验店、18家餐饮店、12家文化零售户、11家服务及公共空间商户。打造了临江鱼、后火锅等特色餐饮品牌,以及老巷子民宿、川渝购物店、陶艺体验店、银饰DIY体验馆、川剧表演等。

游客在老街感受慢时光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秋、国庆期间,游客不仅可以参与老街有好市、老街有好戏、老街有好玩、老街有好展等“三峡留城·城市慢生活艺术季”系列活动,还可以观看乐天中秋诗会、音乐会、文化展陈、古风舞蹈等活动,体验长江边老街区的长桌宴、赶集、非遗共创等特色活动。

老街长桌宴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