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走深走实生态与产业振兴之路

2023-08-16 15:45:19  来源:重庆日报

八月,阿蓬江的江面波光粼粼,潺潺溪流在山涧汇聚成湖,盐丹文化在这里随着河流高山绵延……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坐拥“一江穿城、一峡连城,江峡相拥、城景一体”的城市布局,在历史的激荡中谱写着属于“峡谷之城”的独特美誉。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武陵片区两大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交汇之处,黔江区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和生态产业发展,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名号逐渐打响。近年来,黔江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持续靶向攻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开新局面,森林覆盖率达65%,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73天,并通过生态资源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区正全力打好“生态”与“产业”两套“组合拳”,助推“生态”与“产业”实现“双振兴”。

用可持续护航“绿色黔江”

走进黔江区石会镇黎明社区,老窖溪水库在这里发源,作为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项目受益地,这里因黔江区实施“美丽家园建设”项目而得以建成并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和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相比,现在的道路又宽又亮,平时还能去水库周围感受漂亮干净的生态环境,大家都很满意。”黎明社区的居民表示。

为了实现真正的“水美乡村”,黔江不断探索出“民生”“生态”两手抓的水利生态方针。近年来,黔江区一直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引领,通过“美丽家园建设”项目争取和投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3亿元,实施项目100多个,完成新增耕地灌溉面积870亩。

作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试点区县,黔江持续通过连通水系“毛细血管”做活“水生态”。如今,袁溪河平溪沟与洞塘河水系实现连通,治理河道长度达30.28公里,涉及4个乡镇街道、7个村(社区),通过建设引水隧洞、清淤疏浚河道、整治河道岸坡、治理河道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实现了在改善黔江河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成为了山区河流治理的特色样板。

绿水常流,青山常在。今年以来,为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黔江稳定运行“三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责任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区级林长累计巡林11人次,乡镇级林长累计巡林1168人次,村级林长累计巡林1992人次;全面落实市总林长3号令精神,全面完成疫木除治“冬春战役”任务,累计除治疫木28.65万株,疫木无害化处理比例达20%。同时,统筹推进绿化美化,完成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4万亩、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项目10公顷,有序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质量提升4万亩。

让黔江遍地见绿、漫山花开是每个黔江人的共同目标,也是黔江致力践行“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共同基础。

以生态化护佑“绿水青山”

坐拥248万亩林地,让黔江享有“中国森林氧吧”的美誉,也让黔江居民们有了通过保护好生态资源而牢牢握住“铁饭碗”的底气。

多年前,黔江是全国石漠化高发地区。为了治理水土、改善生态,黔江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岩窝地等石漠化区域大量栽植桑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区桑树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2.6个百分点,年吸收二氧化碳39.5万吨、释放氧气28.5万吨,生态环境极大被改善,成为全国治理石漠化、保持水土生态的典型案例。如今,黔江已将其视作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来打造,且已形成了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的蚕桑全产业链。

除了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结合,黔江生态环境局还会同林业局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监督检查行动,于今年完成63个疑似问题点位实地核查工作,实现“点面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生态化整治和环境治理。其中冯家拦水坝、黔恩高速弃土场2个问题通过市级整改销号,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问题整改率达100%。据了解,黔江区已连续1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

此外,黔江区生态环境局近年来一直促创新抓变革,建成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助力黔江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名号。上半年,渝湘高速黔江服务区“无废服务区”创建成功,共创建“无废细胞”30个,被成功纳入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培育的8个综合型静脉产业园之一;洞塘、老窖溪、马家沟、盖坪水库等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获中央资金3019万元;与重庆市子为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城乡污泥资源化智能处理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引资合同,成功引进黔江区肉牛养殖及牧草种植项目(杉岭乡),到位资金1000万元,让产业的生态化发展路径扎实推进、稳步夯实。

借产业化筑牢“金山银山”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黔江近年来产业发展思路的主旋律。”黔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黔江大力发展的蚕桑产业就是“生态化”促产业振兴的最好案例。

据了解,黔江现有桑园9.5万余亩,覆盖80%的乡镇,面积、产茧量分别占全市17.3%、33.1%,连续12年居重庆第一。在这一亮眼成绩下,黔江的生态产业化探索之路跃然纸上。

打造桑园基地实现扩面提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黔江气候宜桑宜蚕、山地众多,更适合建立起大面积桑园。近年来,黔江大力推广“桑园七升一降”发展新模式,桑园从“小而散”走向“大而优”,基地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亩桑综合效益力争实现6000-8000元。

探索蚕业科技转化促进达产增收。为实现创新山地蚕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黔江不断加强与国家、市级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大学等蚕桑最先进技术团队的合作,力争实现“科技团队+企业+市场”的发展模式。

构建三产融合实现全链条生产。为强化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丝出口基地”“全国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黔江建设了“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山东海通丝绸全产业链加工园”,落地基地龙头企业2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加工企业13家、三产企业2家。此外,为推动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年产1000万棒的全桑枝食用菌产业链已初步建成,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桑文农旅融合发展的蚕桑丝绸全产业链条。当前,黔江缫丝产能占全市58.7%,织绸产能占全市42.8%,全链条总产值达10亿元。

蚕桑产业的全产业链探索道路是黔江践行“两山论”走深“两化路”而打造的独特样板。人不负山,青山定然不负人。“生态”与“产业”相辅相成的美丽画卷,在黔江浑然天成。(刘茂娇 庞佳琦 马建保)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