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红星社区9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列入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在涪陵区马鞍街道所辖20个社区中,有7个涉农社区。近年来,马鞍街道致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辖区的城市环境持续优化的同时,谋划如何才能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同样美好的人居环境,改革工作机制,抓好项目示范,做好干部带头和鼓励群众参与,形成各方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生动力。
机制变革
让干群更有动力
8月14日是马鞍街道金银场镇赶场的日子。早上8点,记者来到场镇时,街上已是人头攒动。一眼望去,这个农村场镇没有脏乱差,反而是一派整洁:每隔十几米就有垃圾桶,墙面粉刷一新,空调架规范有序,屋顶是美观的坡屋顶。上午10点散场时,记者发现场镇依旧整洁。
金银场镇整洁的背后少不了基础设施建设,更离不开持续有效的维护。金银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是马鞍街道对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机制调整优化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马鞍街道调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式,整合优化考核办法,将“三清一改”行动、“五清理一活动”示范、清洁户评选、人居环境积分制度、“最美庭院”观摩、“红黄旗”传递等统一纳入社区考核评分体系中。
▲ 社区授予环境优良的居民点流动红旗 马鞍街道供图
新的考核办法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每季度考核社区,按分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名通报,还对考核前三名社区给予经费奖励。同时,街道通过月度巡查和季度考核查找和解决问题。街道还探索建立长效整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街道对社区、社区对小组、小组对居民的检查评比制度,落实社区干部包农户、党员带动农户工作制度,采取约谈、通报批评、责任追究等形式进行工作督导,形成督查、评比、考核工作体系。
细化的考核标准让社区工作有的放矢,务实的工作机制让体系运行更具操作性,荣誉激励、经费激励、积分激励也让社区干部群众更有动力。
项目示范
让居民自觉参与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马鞍街道红星社区。这个长江边的农业社区,以柑橘为重点产业。在红星社区9组,沿着柏油马路从村口往村里走,路灯、弯道广角镜、绿化树木、景观墙等一应俱全。白墙灰瓦的民居坐落于马路两旁,房屋外墙上绘制了宣传乡村建设和倡导乡风文明的彩画。
▲ 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红星社区9组
这些新变化源自今年6月刚竣工的示范项目——红星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特别是通过挖掘和利用闲置土地,在红星社区9组新建了25个停车位,出门就是车位。通过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铺装排水近3万平方米、装饰现状排水沟,让污水有了去处,长江的水质也多一重保障。
红星社区9组居民杨泽兰说:“政府给我们打造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很爱惜。”现在杨泽兰不仅会打扫自家附近,还会主动监督附近观景台的卫生状况,提醒游人注意保持环境整洁。
干部带头
让群众看见新变化
人居环境整治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金银社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就是进入马鞍街道居民议事代表会议票商的项目,去年开始进行整治时,由于会拆掉居民私搭乱建的建筑物,金银社区部分居民不太理解,参与不积极。
如何打开突破口?社区动员党员和居民代表率先参加人居环境整治。金银社区4组的居民代表王飞说:“作为一名党员,当时我想,需要我站出来做表率。和我一样,很多党员干部、居民代表都积极响应号召,参加环境整治。”当王飞家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后,看到好效果的居民们也动了心。
▲ 金银社区居民的小花园
在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75岁的金银社区居民但远华不仅自己参加环境整治,还主动给不理解政策的邻居们做工作。但远华说:“这是我们自己居住的环境,打造好了也是我们自己享受,当然支持。”
现在,金银社区场镇参加人居环境改造的就有200多户,15户居民还因地制宜改造出了自家的小花园。不少还没有进行外立面和屋顶改造的居民,已经在积极报名下一批次的改造。
作为涪陵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地,马鞍街道致力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马鞍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马鞍街道将围绕做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街道’,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采取‘六改三清三绿’(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环境、改沟渠;清淤泥、清垃圾、清违建;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工作措施,积极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美、百姓富的幸福马鞍!”
文图/记者 温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