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重庆打造“四个共同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3-07-31 08:51:44  来源:重庆日报

7月3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我市将着力打造目标任务、协同共建、教研活动、育人资源等四个共同体,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大学、中学、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建设大格局,构建全学段高质量育人体系。

据悉,我市将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作为年度教育工作重点,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相关方案,每年拟孵化15项品牌活动、打造30节示范金课、产出100个优质课程资源、形成20项教研成果、提供10项咨政报告。

在打造协同共建共同体方面,我市将建好“国家队”、培养“市级队”、打造“双圈队”。目前,已遴选建设10个市级重点建设共同体和15个试点建设共同体,覆盖全市大中小学150余所。

围绕打造教研活动共同体,我市拟着力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同上一堂课”系列活动,定期开展“跨学段主题沙龙”系列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家讲坛”系列讲座。

在打造育人资源共同体方面,我市将围绕重庆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在大中小学开设“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课程,建设一批“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采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模式,开发课程资源和思政教学读本,健全课程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建构沉浸体验的数字思政新场域。

阅读延伸>>>

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专家这样说

大中小学如何携手上好“大思政课”?新时代中小学的思政课如何做到“润物无声”?连日来,我市组织举办了系列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围绕相关问题,市内外专家进行交流探讨,给出了诸多建议和意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

要推进课程总体设计,避免内容重复

青年教师如何才能上好思政课?朱安东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有了越来越多的“打开方式”,青年教师要上好思政课,首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六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践行“八个相统一”,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此外,作为青年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对学生心中的疑惑、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特点等要有足够了解和把握,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就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朱安东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是推进课程总体设计,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有清晰的设定;

二是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例如,当下,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某一门课,可能到了大学,这门课还会再开,如果只是重复相关内容,而没有质的提升,则对学生的成长难有太大帮助;

三是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集体备课,让大学教师了解中学老师甚至小学老师讲了什么;小学教师也要知道中学、大学老师在讲什么,这样大家心里都有数,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

打破各种壁垒,统筹使用优质思政育人资源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应在强体系、重统筹、抓规律、巧衔接上下功夫。”李林齐解释,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具体而言,要统筹区域校际育人资源,在师资配备、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活动开展、经验推广等方面,打破不同地域和学校之间的壁垒,组织专门力量实现对全学段全领域优质思政育人资源的统筹使用;要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管理、评价等进行序化设计,区分层次、突出重点。

“同时,要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等方面做好衔接,确保学生在完成不同的任务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李林齐说。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

在“润物无声”中,激励更多“望道者”前行致远

唐宏宇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将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政课统筹起来,实现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有效衔接和贯通。重庆一中曾是陈望道先生“望道”并激励“望道者”的地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望道等人曾在重庆一中居住和讲学,播撒革命火种、点燃信仰火炬,激励了一大批“望道者”。

近年来,重庆一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为青少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探索“党建+思政”,构建“大思政”格局;培养了一大批“大先生”,建设“大思政”队伍;将红岩精神、重庆一中“四·二一”光荣革命传统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打造“大思政”课堂。

“‘望道’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信仰;不是一个人,而是坚守初心、追望真理的一群人。”唐宏宇称,前不久,重庆一中入选教育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名单,接下来,重庆一中将继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润物无声”中,激励更多“望道者”前行致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