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渝警风采(46)】邹胜龙: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特殊园丁”

2023-07-24 17:06:2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今年59岁的邹胜龙,是重庆市江津区看守所民警,即将在3个月后退休。回望从警生涯,邹胜龙自转业后始终扎根在江津区看守所,一干就是24年。8700多个日日夜夜里,邹胜龙也记不清自己收押入所和教育转化了多少人,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却历久弥新,从未改变;劲头不减、责任不松,站好最后一班岗,坚持做一名“特殊园丁”,竭尽全力保障监所安宁。

▲ 工作中的邹胜龙

转业入警 一身正气勇擒贼

1999年,邹胜龙自部队转业成为江津公安一员。从军装到警服,邹胜龙换装不换志、退伍不褪色,仍然抱持着保家卫国、护卫平安的满腔赤诚和勇毅无畏。

2002年的一天,邹胜龙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一男子手持带血匕首夺路而逃。邹胜龙见状毫不犹豫追上前去,将其制服,博得群众的一片赞扬声。

在热心群众协助下,邹胜龙将该男子扭送至派出所。经查,该男子因盗窃被事主发现恼羞成怒,使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事主砍伤后逃离,没想到被路过的邹胜龙抓获归案。几天后,事主向邹胜龙送来锦旗。

深挖犯罪 协助破案维正义

多年如一日,邹胜龙始终坚守在管教岗位,慎终如始把监管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不但致力于教育转化在押人员,还着力深挖犯罪。他一直秉承“传帮带”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作能手,和战友们一起为江津区看守所赢得连续10年“全市深挖犯罪协助破案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 邹胜龙对在押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2014年,江津区看守所收到一封来自重庆市开州区的家书,收件人是涉嫌诈骗的在押人员何某,寄信人是何某弟弟。“哥,我很想你,给你寄了100块钱,这是我努力学习挣来的奖学金,它来自正道。你一定要好好改造,我等你出来……”何某收到这封信时,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第二天便主动找到邹胜龙交代犯罪事实。

之所以收到这封起决定性作用的家书,正是因为邹胜龙的“高招”。何某被捕时一度态度强硬,拒不交代其余犯罪事实。凭着几十年深挖犯罪、管理工作的经验,邹胜龙旁敲侧击,了解到何某与上小学的弟弟感情深厚,于是积极与何某家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有了这一封让何某幡然悔悟、主动交代的家书。之后邹胜龙依法依规为何某争取宽大减刑处理,令何某感激不已。出狱后,何某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了正途。

“特殊园丁” 教育改造促新生

“在押人员大多数并不是无可救药的人,作为管教民警,我竭尽所能做好教育工作,希望他们重新拥有美好人生。”邹胜龙如是说。

▲ 邹胜龙对在押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今年6月的一个休息日,邹胜龙走在街上,一中年男子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邹胜龙一下子辨认出这是曾经在押人员冯某的舅舅。当时,冯某缺乏家庭关爱,对自己触犯法律不以为意。为挽救这个迷途青年,邹胜龙和同事胡正海一起,一方面对冯某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联系到冯某的舅舅从亲情角度加以规劝,最终,冯某改过自新,走上正途。冯某舅舅紧紧握着邹胜龙的手,连声表示感谢。

从警24年来,邹胜龙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16次,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哪怕是临近退休的这几年,邹胜龙依然激情满怀地尽职履责:他坚持早到晚走,他细致查漏补缺,他主动向领导建言献策,他暖心帮助同事战友……即将脱下这身警服,邹胜龙满是不舍:“在岗一分钟,坚守60秒。我格外珍惜这100天左右的日子,必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我的从警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文/曾文 图/江津区公安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