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荣昌:以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为笔 勾勒川渝联动的“双昌”样板

2023-06-21 14:19:13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6月21日讯(记者 方向)川渝两地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经济同体。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川渝两地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加快推动了两地、多城市更多的合作机遇。

▲ 清江镇河中村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隆昌市)合作示范园区,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优质产物。川渝两地在无数不谋而合的契机下,碰撞出无数火花,都是站在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下不断强化“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理念,齐心协力、相向而行,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样板。

川渝科技赋能 共养“一头猪”全产业链

荣昌作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具有“东西承接,南北传递”的重要作用。与四川省隆昌市携手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两地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开启了农业跨省合作新模式,衍生出的“双昌”智慧猪场,更是两地资源与理念的完美成果。

荣昌猪向来是重庆畜牧业的金子招牌,而邻省四川的生猪养殖规模也排在全国前列。上百年的养猪历史,让四川省内江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紧密相连,原本两地山水相依,产业高度趋同,两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养猪,但养殖规模不大,好品种没有形成好产业。

在荣昌,郭平是家喻户晓的养猪大户。他告诉记者,荣昌猪的养殖产业最早可追溯到300年前,根据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荣昌县志》中已有“白豕”的记载,其产地主要来源于荣昌和隆昌两县。

“在2000年前后,荣昌猪的市场跌入最低谷。”郭平说,早些年各地养殖场都转向快生长的饲料猪和三元猪培育,通过杂交、近交的猪肉虽产出瘦肉率高,但反响并不良好,对外销量也从原来的年产几十万头,到十万头左右。荣昌猪首次面临优良基因的流失和性能逐年退化的威胁,险些丢掉这块“金字招牌”。

“我觉得政府这个提议非常好,我们就是要两家共养一头猪,才能做大做强。”郭平说,如今智慧猪场的建设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福音,能不断培育出迎合市场的优质品种,更科学的养殖方法也彻底打开了养猪的新格局,产量和销量上实现双丰收。

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和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智慧猪场就建在两村交界处。这里采用人工智能科学饲养,AI监控生长环境,全园区净化系统也将为猪儿送去优质的食物和水。

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猪场由两地政府共同出资金、土地,荣昌猪和内江黑猪都将在此“安家”。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协调两地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发挥1+1>2的效应。未来还计划修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分中心。

园区打开行政边界线 多项产业落户农业示范区

荣昌安富街道普陀村种植大户陈开文在自家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每年可带来家庭增收数十万元。“我们地处‘双昌’产业园的先行区,享受的条件比得上很多地方。”陈开文告诉记者,过去他一直从事粮油种植和农机推广等。“双昌”农业产业园启动后,他来到普陀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虾稻综合种养产业。陈开文充分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将“农民”这个老本行发挥到最大化。

▲ 生猪大数据分析

“又能种庄稼,又能养虾,这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呀。”陈开文说,他无意间发现近年来小龙虾价格年年增高,几经打听发现四川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会定期在普陀村开展水稻养虾技术指导,让他这个门外汉一跃变成养虾能手。

据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养殖水稻虾外,“双昌”农业产业园按照坡上猪场油茶(茶园)种养循环、旱地高粱油菜轮作、水田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布局,实行“生产+科技+加工+服务”一体化发展,涉及道路交通、高标准农田、智慧稻渔基地、智慧示范猪场、农旅融合、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物流、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项建设任务。产业园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探索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政策叠加、合作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

重庆荣昌区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张义君介绍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双昌”农业产业园首要推进的合作方向。双方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构建“多位一体”的稻渔产业模式,突破四大家鱼传统养殖模式,开发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稻鳅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优化水产品结构,联合打造“双昌”稻渔公用品牌。规划到2025年底,提升和新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基地4.4万亩。

凝聚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川渝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双昌”合作园位于荣昌与隆昌毗邻区域,涉及荣昌区的安富街道、盘龙镇、龙集镇和隆昌市石燕桥镇、胡家镇、界市镇等,总占地19.6万亩,其中荣昌片区为10.1万亩,隆昌片区为9.5万亩,合作内容涉及道路交通、高标准农田、智慧稻渔基地、智慧示范猪场、农旅融合、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物流、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个项目。

为打通两地物流、资源互动最佳距离,去年12月,一条双向6车道、总长35.8公里、免收费的“双昌大道”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这也标志着它必将成为川渝两地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通道。“这不仅是交通大道,更是产业大道。”荣昌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条总投资超34亿元的道路,未来会是唱响“双城记”中的重要音符。

跨越行政分界线的不仅有道路,坐落于荣昌区龙集镇六合村马家坳的“新风小院川渝边界联合调解工作室”。主要解决川渝边界地区矛盾纠纷共治,加快形成调解工作合力,由两地司法所、村调委会组织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双昌”合作示范园,促进两地居民友好往来。

“两个都是边远山村,一个是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的普陀村,一个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发展规划科副科长席小莉说,“双昌”合作园区现在还是刚刚起步,作为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在深入推进建设的同时,也会聚焦产业,深度发展,逐步打开“农文旅”流量密码,打造两城重要乡村旅游地。

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这两个村庄极其相似,之所以相似,就在于“双昌”合作园区是两地按照“七统一”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的。

“七统一”即统一园区名称、统一主导产业、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政策标准、统一管理服务、统一技术服务。

其中,荣昌方面,已累计在普陀村投资1.3亿元,改造了2000亩高标准农田、1000亩宜机化农田,建成了20公里水泥公路和5公里生产便道,新建了水利灌溉设施及3.6公里水渠等。

不同的是,普陀村主要采取引进业主的办法进行规模化经营。目前,该村已引进5名业主,共流转了2500亩土地经营稻虾、蔬菜产业。三合村则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民土地入股,由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目前其经营规模已达2000亩。

相同的是,村民都从这种规模化经营中获得收益。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园区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田间地头“学技能”,也看到了产业发展有序传承,更切实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的动能,同心协力把双昌产业园建设成为川渝合作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