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做好人才工作的战略共识,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日前,“才聚三江·智创未来”合川区人才引领发展高端峰会举行。
全国人才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人才工作者以及高校、高层次人才代表等齐聚合川,共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之策,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峰会现场。合川区委组织部供图
绘制特色人才地图 推动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融合
“人才生态环境是影响人才集聚的关键因素。”中组部人才局原一级巡视员、副局长李志刚在峰会上带来以“营造集聚人才的创新生态环境”为题的主旨演讲。李志刚认为,在引才用才上,生态优于文化、文化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政策、政策优于没有政策。人才创新生态是政策、制度、文化、环境的优化组合、有机融合。
他根据合川的特点和优势,建议合川可从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切入,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
“抓人才不了解产业,就是盲人摸象;抓产业脱离人才,就缺少腾飞的翅膀。”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科技参赞苏光明结合他的工作经历,带来“荷兰小国大业创新引领的启示”的主旨演讲。
苏光明认为,荷兰成为科技强国离不开荷兰的大学和行业龙头企业组成了多个研发和产业集群。合川拥有3.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30万余名产业工人,还有全日制高校6所,在校学生约11.8万人。
他建议,合川可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支持在合川的高校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体系,加强大数据智能化、汽修摩配等产业发展专业群建设。绘制产业地图和特色人才地图,推动人才引进培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把课堂搬到生产线 形成产教共生共荣发展格局
在人才工作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产教学研融合发展问题。近年来,尽管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但在实际运行中总感觉与现实有差距、与期望有差距。
问题到底在哪里?怎么解决?在本次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中,专业学者各抒己见,为在新时代人才工作中,如何结合产业优势、利用好高校资源推动科教产才融合发展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国研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姚莲芳谈到,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在加快恢复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对接产业发展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客观上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她认为,要发挥高校职业教育的优势,强化政府引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健全完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推动形成产教共生共荣发展格局。
寰球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倪凯以沿海城市人才引留育用进行了案例经验分享,强调了地方党委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创客学院院长张伟东教授也谈到,校企合作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从机制、平台和模式等方面增强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获得感,要支持行业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地方高校也应该主动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参与高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师资和产教融合实训四个方面共建共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最终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
合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川表示,下一步,合川区将深入发挥人才发展顾问和招才引智服务站的智慧参谋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资源富集作用,深入开展人才和项目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合川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