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通讯员 汪万英)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3月26日,笔者走进石柱县黄鹤镇鱼龙村万家大田组茶叶基地,一片绿色的海洋映入眼帘,一行行茶树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浓浓密密地伸展着,嫩绿的新芽长着细细白白的绒毛好奇地探出了小脑袋,身着各民族服饰的采茶群众,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
黄鹤镇位于石柱东南部,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距县城42公里,东与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东南与彭水县三义乡接壤,被称为石柱的“边城”。黄鹤下辖山河、鱼龙和汪龙三个行政村,人口1795户5069人,以土家族为主,另有汉、苗、蒙古3个民族。
黄鹤镇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工作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重点培育茶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自2017年来,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8家,组建村集体产业发展专班3个,发展本地茶农约60余户,累计发展茶叶面积2300余亩,建成茶叶加工厂1座,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2021年,黄鹤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重庆金江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做好茶叶加工厂规范化建设,完善清洁化加工车间,2022年,茶叶基地投产面积1000余亩,销售额突破200万,带动脱贫户32户129人,人均增收1100元,其中鱼龙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走进重庆金江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茶展厅整齐地摆放着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多叶等不同规格的“鹤鼎玉芽”;制茶车间,炒茶机在不停地工作,炒茶师正忙着摊青、理条、烘干等工序,阵阵茶香沁人心脾。
黄鹤镇鱼龙村脱贫户、58岁的土家族村民李白琼说,村里这个茶叶基地真好,不仅流转了她家的所有土地给租金,自己年龄大了无法外出务工,一年在基地除草、施肥、采茶收入1.2万元,而且认识了很多来务工的外乡人,劳动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团结互助,成了好朋友。村里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年收入6000元,她还种了别人家闲置的土地5亩,养了三头大肥猪,日子过得安安逸逸。
文斗镇48岁的脱贫户李贤莲说,她因为要在家照顾上小学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经人介绍,和村里的脱贫户黄青绿、邓官平、周春香等土家族村民一起来到黄鹤镇鱼龙村万家大田组茶叶基地,黄青绿从事管理年收入4.8万元,其他3人从事除草、施肥、采茶等工作,年收入1.2万元。“我们刚来时和当地人打交道有点不习惯,后来在劳动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增进了感情,团结协作,现在和他们亲如一家人了!”
黄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鹤镇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重点,从“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扶植企业发展壮大,目前,茶叶加工厂已建成投产,网上直播卖茶点即将装修完毕。下一步,黄鹤镇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茶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