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大足:激活红色“引擎”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2023-03-02 11:09:04  来源:重庆日报

新年伊始,为深化推进“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大足区委组织部联合四川省安岳县委组织部主办了“双圈互动·共享共富”党员冬训产业专题培训班,培训活动在两地返乡党员、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大家惊喜地看到党建引领下大足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变化,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前不久,大足区“荷棠小青”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蓝天救援队以及统一战线“时刻同心”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志愿者服务团队先后充实进“云号手”队伍。至此,“云号手”平台用户数已突破25万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资源富集、动力强劲。

2022年以来,大足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一体推进党建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领域基层党建实现整体提升,区管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竞相担当、近悦远来的氛围更加浓厚,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充分释放。

实施“争做担当作为好干部”专项行动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干事热情进一步迸发

党的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下,如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关键因素,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更是当务之急。

为此,大足区委组织部实施“争做担当作为好干部”专项行动,聚焦思想大洗礼、能力大提升、工作大促进,不断强化干部队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在抓思想方面,先后打造26个区级党员教育基地,以“1次日常+1次家访+N次重要节点”开展关心关爱、谈心谈话1.6万人次,以“敢担当、善作为”为主题挖掘先进人物事迹70余人次,把引领、关爱、激励做在经常。

在提能力方面,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改非干部“一对一”帮带新任领导干部、中层年轻干部、新进干部580余名,选派170余名干部开展点名调训、蹲点历练、实岗锻炼,让广大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

在促践行方面,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我为‘三篇大文章’献良策”活动,聚焦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下沉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写“金点子”和调研报告600余篇,系统转化形成38项重点任务、101项具体措施,推动工作干出“升级版”。

同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用干部,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的用人导向更加鲜明,主动担当、奋力作为的氛围在基层更加浓厚。

实施“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

“抱团取暖”让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关键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大足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创新实施“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将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集聚资源、整合力量,持续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活力。

一是发挥引领优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聚焦大足黑山羊、“桑+”、“稻+”、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构建形成“1个区级产业联盟党委、4个产业联合党委和47个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组织协调、资源共享等优势,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带动建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4个,规范运行合作社党支部42个,吸纳600余家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抱团发展。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让党员聚在产业上。围绕实施党组织组织力、产业规模、三产融合、农业品牌、科技创新、助农增收“六大提升行动”,建立区领导定点联系、镇街领导定责包抓、区委组织部领导定向帮带、区相关部门定员指导“四定”制度,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打捆各类资金逾2亿元向产业投放,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审批等困难。

三是汇聚智力资源,将人才育在产业上。围绕四个产业链建设需要,依托“大院大所”资源,先后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腾达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乡村人才振兴平台16个,选派市、区级科技特派员152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4万余人次,切实把人才培养在产业上、作用发挥在一线。比如,针对大足黑山羊产业发展,成立市级农业平台“大足黑山羊专家大院”,引进9名技术专家人才坐镇“把脉”指导。

四是推动共建共享,使农民富在产业上。突出党组织带动引领作用,探索构建“党组织+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党建新模式,建立村集体、村民、第三方等多方共赢利益联结机制,村干部及党员致富带头人累计领办专业合作社200余个,创办致富项目350余项,有力带动1.8万户农户实现增收。一年来,大足黑山羊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18.9万、23.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9%、4.9%,新增“桑+”、稻+”、中药材1.75万亩,规模达9.3万亩,该项工作成功入选市级乡村振兴100强案例。

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号手”工程

数字化赋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大足区始终牢牢把握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个关键,通过积极探索尝试,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号手”工程,推动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全民化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是建立扁平化联动机制聚合力。在线下三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云号手”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构建起“区、镇街、村(社区)、小组(网格)、院坝(楼栋)”线上五级组织架构,把360余名网格员纳入“云号手”工作体系,做实网格化管理,广泛发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和群众个体“进云”,形成线上线下治理“一张网”,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是建立流程化运行机制提效力。平台搭建了“集中鸣号、定期吹号、随机吹号、量力接号”四大模块,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急速调度、迅速集结、快速反应,形成问题收集、分类派单、快速落实、有效监督完整闭环,确保群众有反映、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其中,镇街党(工)委负责集中鸣号,发布服务性资源清单,将需要倡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分配给村(社区);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定期吹号,根据收集到的需求清单,发布维修维护、矛盾调解等多方面任务;党员、群众可以随机吹号,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云号手”平台,以上传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在线反映;志愿者可以量力接号,党员、群众及其他社会力量注册成为志愿者后,均可结合自己时间、能力以及自身资源优势“接号”,共同参与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三是建立制度化保障机制注活力。为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大足区还建立了以志愿服务时间、服务质量、任务完成度为评价标准的志愿者积分制度和星级制度。凭借服务积分可线上兑换商品,星级志愿者还可享受医疗、教育、购物、餐饮、体育等相应服务。该平台自去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注册志愿者超过2万名,主动参与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诉求8600余个,“有事您找云号手,没事请您搭把手”已成为党员、群众的“口头禅”。

用实战洪炉淬炼精兵强将

基层党组织焕发强大源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有效将各级党组织强大组织力转化为落实重大任务、迎接大战大考的强大战斗力,交出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大足区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突出统筹攻坚力量,组建大足“时刻”党员先锋队。一是坚持常备、常管、常训,保证队伍随时拉得出。按照“精锐尽出、应出尽出”原则,注重常态储备和临战预备,从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精选6694名政治合格、本领过硬的党员干部建成大足“时刻”党员先锋队276支,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灵活训练和实战演练,结合实际动态更新调整,强化日常管理,确保队伍数量足、质量优、在状态。二是做到及时、精准、精细,保证队伍随时顶得上。成立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调度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联络员、工作预备、调派预警等机制,确保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开展工作,保证党员先锋队随时从备战状态、临战状态向出战状态切换。遇到紧急情况,依托“云号手”信息化平台,按照“10分钟响应、半小时调度、2小时到位”工作要求,迅速调派集结队伍,向指定区域下沉。三是强化引领、示范、带动,保证队伍随时干得好。坚持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通过“1个临时党委+N个临时党支部”模式,强化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坚决服从派驻单位的统一安排调度和管理,确保一以贯之执行上级安排部署。在2022年抗疫抗旱等大战大考中,大足区委组织部共统筹调派先锋队员1.3万人次战一线、作表率,党员干部以身树旗成为群众身边的“金色名片”。

突出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实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建。一是创新组织设置。系统梳理党员信息,在全区所有小区中成立128个党组织,明确处级以上干部任党组织书记,由区委非公工委直接管理。二是迅速组建队伍。及时确定党组织班子成员人选,主动联系吸纳小区党员,切实把小区零散党员聚成“一团火”。三是主动发挥作用。通过志愿活动等载体,积极发动小区党员就近就便开展基层治理、政策宣传、慰问走访、帮扶弱小等,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效能。去年以来,共有3500余名机关党员在小区一线发挥作用,党员身份真正在小区亮了起来。

新的征程、新的起点,大足区将进一步增强“起而行之”的责任感、“马上就办”的紧迫感、“争创一流”的使命感,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全力推动党建、干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为助力大足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肖国徽 图/瞿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