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丁忠兵:以“三个统筹”推进丘陵山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01-30 09:47:58  来源:重庆日报

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更多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到乡村振兴上来,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90.93%,是我国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与平原地区相比较,丘陵山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础更差、难度更大、任务更重,需要从三个方面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粮食生产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产业发展是乡村建设的根基,只有农业有效益、乡村有产业,农民才能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农村才能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丘陵山区发展乡村产业和现代农业要特别注意统筹处理好粮食生产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关系。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重点发展适宜丘陵山区生长的薯类、小杂粮等粮食作物,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产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要加大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力度,推广适宜的农机、农技、农艺,发展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要充分利用丘陵山区林草资源丰富、立体性气候特征突出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中药材种植、畜禽饲养等特色效益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农产品消费需求。要立足丘陵山区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民风民俗、民居民宅等资源,完善农村路、电、水、讯等配套设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瓜果采摘、农家餐饮、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统筹推进城镇发展与乡村建设。丘陵山区城镇化水平偏低,县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以县域为重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多方面困难,需要特别注意统筹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上,要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中小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向县城聚集、向龙头企业聚集,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小高地,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开发、适度规模经营。在乡村建设上,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阶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先易后难,重基础、利长远,有序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保障农村、农民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共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公共服务上,要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员保障力度和经费保障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县域内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保障农民在工农之间自主选择、自由转换和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进退有据,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城镇退休人员到农村生活、养老、创业,优化城乡人力资源配置,增强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内生动能。

统筹推进乡村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良好舒适人居环境的支撑,也离不开安定祥和社会环境的保障。丘陵山区受地理条件、产业形态等因素限制,农民居住地普遍较为分散,村、社层面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养老等社会活动普遍不足,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社会治理都面临较高成本、较大挑战,迫切需要统筹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社会治理。要根据丘陵山区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科学研判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类推进乡村建设。要立足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保护,积极引入现代生产生活元素,打造具有丘陵山区特色的“富春山居图”。要将丘陵山区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庄在保持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功能,让城里人到乡村旅游身心愉悦、生活便捷、山货满满。要加大对丘陵山区乡村社会治理的经费保障力度,坚定不移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村、社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培养一支稳定可靠、爱农村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要支持村、社等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更多地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增强丘陵山区农村内部凝聚力和自我调节功能,提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创新丘陵山区乡村治理方式方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发挥政务服务App、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载体功能,推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