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区隐藏在濯水镇的佛教遗址——灵应寺

2022-11-08 15:20:01  来源:黔江文旅

从黔城乘车,沿包茂高速或319国道蜿蜒曲折南行,在距黔江县城34公里地方,中国历史名镇黔江濯水古镇坐落于此。这里蒲花河、乌江支流阿蓬江穿越腹心,渝怀铁路纵贯全境,伍佛岭山脉和麒麟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一江一河一线两山”地形地貌。濯水镇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古镇,不但建筑古色古香,而且蕴藏着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早在汉代马援征伐“武陵蛮”之后,佛教就传入黔江境内,但由于我区处于边远地区,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所以修建的佛寺不多,也无资料可证。直到明清时期,黔江才开始大肆修建寺庙,有资料表明,共修建了115座。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武陵仙山真武观修建之后,因佛教盛行,变成了佛教禅院,道教佛教尊神杂处,后来道教逐渐为佛教所取代,随之在境内又修建了许多寺庙,灵应寺便是其中之一。、

灵应寺遗址全景

灵应寺位于濯水镇所在阿蓬江西岸的悬崖顶上,西靠玉灵山,北为大沟。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寺庙建筑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断垣残壁的遗址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遗址被公布为黔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应寺遗址坐北朝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25米,占地面积约1250平方米。遗址上长满了植物,隐约可见曾有人焚香化纸的痕迹,寺宇的所有木质构件均不复存在,现残存山门、围墙、“讲道德”神龛1个、正殿及前后殿的基础、天井2个、“天理良心”界碑1通、水井1口、明心台1个、石质消防水缸1口、地下室1个、柱础等。

灵应寺遗址山门

站在玉灵山上,远远望去,看不到灵应寺的全貌,只见其掩映在一片山林之中,外面的条石围墙已经不完整了,只剩下断垣残壁。沿着田间小路走近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灵应寺的山门,条石砌就的山门庄严而肃穆,山门墙高3.3米,拱形门柱,拱高2.8米,跨度1.8米,楷书阴刻的“玉靈山”门额几个大字遒劲有力,门柱楹联阴刻“玉宇无尘望去皆松风水月,灵山有路游来尽圣域贤关”,独到地描述了玉灵山宏伟气魄和佛教意境。

天理良心碑


灵应寺遗址天理良心碑

寺庙前殿曾经有一方巨大的青石板石碑,这是一方名为“天理良心”的界碑,该碑宽0.82米,高1.16米,厚0.11米,字径0.32米,楷书阴刻:“ 天理良心”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和“大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八吉旦立”及阳刻“立出施白人王明芳今将受分之业地名遇度坪沟里头堰坎脚山土一业施与玉灵山灵应寺以作柴山之地其有界畔东抵大沟心南抵谢姓界西抵谢半垠北抵水沟下截齐岩脚四界分清并无另施他人寸角自施之后凭寺内之人栽种禁蓄则材木不可胜用□□□施白为记”等字样。所谓天理,是指天然的道理,自然的道理,是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是人们对是非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认识,是人的纯真善良之心,人的天性善心。虽然是一块界碑,却反映出如此道理,震撼人心。几年前,镇上百姓出于对古碑和天理良心的敬畏,将其移至老街加以保护,作为他们世代秉持笃用的信条。

如今,你来到古镇老街,站在界碑面前,就会不由自主告戒自己提醒自己,我们的先辈尚能如此公私分明,在他们心中为人处世永远有一个天理一个良心这杆称,凭自己的天性和善心行事,我们这些后辈理应凭天理良心来做人做事,做事讲天理,做人讲良心。那些违背天理,昧着良心干危害国家危害他人事情的人啊,当好好学学我们的先辈,学会做人,学会行事,要明白一个人要说真话、做善事,做人做事自己良心要过得去,否则,天理难容。

明心台


灵应寺遗址明心台

紧接界碑的是明心台,建于清光绪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石质,正方体须弥座两重檐,三层一顶,层层内收,通高3.8米,底座宽1.42米。明心台东面雕刻静瓶观音及荷花、祥云纹、腾云执佛尘观音,左手持荷花,右手执拂尘,阴刻“明心台叙”,落款“大清光绪十四年古沙渠南阳水月主人谨撰”。南面阴刻“……自贤龙之士祥□余名之意若有神力明之……而归乐国之兆也、先皇年间与乡人募修、灵应正殿、原建化炉一座、挺立方正、兰□以□灵必由人明发心独立捐修右首耳房□□补葺前后亭阁、见化炉□仍因旧址□石于外室中空、于以化钱帛”。底座刻“清泉”二字及序“卓哉此台,妙景天开,清清泉水,涤去尘埃,借兹明心,好入蓬莱”,“光绪十三年小阳月施州逸士李少白题”,下面残存“清泉”井1口,正方形,边长0.7米,以衬托“明心”之意。

罗汉佛像

北面台上供奉佛祖的接班人大肚罗汉佛像2尊,周围刻有“非是肚皮大凡事看得淡,世间多少人不为我罗汉”,“请君学我”,“□□羡大罗仙同登寿域,普度衆满汉人共上慈航”,“燎所”,“回春古洞”等文字。从明心台南面的文字可以看出:灵应寺正殿原建有化炉1座、右首耳房1间、前后亭阁各1座。香客来这里不仅虔诚朝拜,表明心迹,使自己心思清明纯正,祈盼消免一切灾难,一生平平安安、健康长寿,而且也学会了豁达为人、宽厚待人的处世原则。可见这里当时人心向往,佛事十分兴旺。

灵应寺遗址罗汉像

东南角有一石质神龛,长方形,宽0.8、长0.6米。刻“讲道德”、“你去求慈悲,我来有感应”等文字。过去到灵应寺朝拜的香客都会在这里上烛焚香,以求心灵的净化,人们十分注重伦理道德,民风十分淳朴。

灵应寺遗址石刻

在寺宇后殿还有一地下室,又称地下罗汉堂,洞口正方形,边长0.7米,深3米,腹部圆形,堂内分左右2室。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罗汉堂原来左室龛刻罗汉造像1尊,高0.3米、臂宽0.25米;右室一分为二,刻小神像。如今罗汉和神像已不知去向,只留下空空的地洞。

灵隐寺遗址太平缸

此外,地下室靠北墙体上刻有“回春垣”字样。消防水缸,位于第二个天井内,石质长方形,长2.4、宽1.83、高0.95米,又称太平缸,是寺宇用来储水防火重要的消防设施,取保佑太平之意。

可见,灵隐寺遗址曾经是武陵山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祈福灵应,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它的发现不仅对武陵山区宗教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配合濯水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升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